【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易地搬迁见闻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提库力安置点:村里找不到闲人了

2020年06月28日 09:43   来源:新疆日报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提库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牧民阿力麻汗·那地尔夏(左)在家里烧水(摄于4月11日)。

  新疆日报讯(记者韩沁言 约提克尔·尼加提摄影报道)6月20日,漫步在帕米尔高原东麓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提库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富民村、爱民村,错落有致的民居,四通八达的柏油路,郁郁葱葱的小花园,欢声笑语的小广场……这里是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后温暖的家。

  美好生活梦成真

  “深山里的日子真是穷怕了,苦怕了!”富民村村民阿里甫·巴吉说,搬到新居,觉得一切像是做梦。

  阿里甫家有5口人,曾住在马尔洋乡皮勒村,没有电,水不好。当地海拔超过3000米,气候寒冷,周边草场稀疏,交通、通信极为不便,看病难,上学也难,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难。“现在,我家的客厅比以前住房还要大,光线好还舒适,真是太喜欢了。”阿里甫感叹道。

  搬迁户阿菲塔比克·木拉买买提说:“以前在山里做饭烧茶全靠牛粪,哪像现在这么方便,做饭用液化气,而且天天能洗澡。”

  两年间,来自马尔洋乡、大同乡、瓦恰乡等5个位于偏远山区的358户1400多名贫困农牧民陆续搬进塔提库力的新居,告别大山,开启新生活。

  发展产业能稳住

  “现在养牛羊可讲究了,定量投喂,定时清扫。我家养了25只羊,只要出栏,一点不愁卖,还能卖个好价钱。我们感谢党的好政策。”44岁的买买提木牙提·吐尔逊欣慰地说。

  塔提库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论在富民村,还是爱民村,家家户户都有标准化的棚圈。

  搬迁是为了脱贫致富。当地坚持搬迁、产业同步抓,立足区位优势做好文章,培育壮大种植业和养殖业,成立合作社,对新复垦的3850亩耕地实行统一整治、统一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走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

  自压喷灌草场建设、标准化棚圈建设、野生牧草试种、饲料加工等扶贫措施,为安置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插上了翅膀。

  “这块地种植青稞、豌豆、苜蓿等,每年纯收入可达46.5万元。”扶贫干部马荣材说,“塔提库力有贫困户358户1448人,人均年增收321元。”

  村民增收干劲足

  谈起新生活,爱民村村民阿斯玛迪·夏木苏别克感慨地说:“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

  自搬迁定居后,在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下,村民主动学知识、练技术,开商店、做生意。阿斯玛迪说:“日子慢慢过得和城里人一样了。”

  “赶上好时代了,家门口就能就业。”有木匠手艺的买买提那扎尔·吐依奇经过培训,在县城找到做装修的工作,妻子当护边员,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

  “我干装修一年净落3万多元,全家一年收入6万多元。”买买提那扎尔自豪地说,“定居后第2年我们就脱贫了。”

  搬出深山的依扎提夏·马巴提不再放牧,在距离新家不远的扶贫车间里找到了稳定工作。

  记者见到依扎提夏时,身穿工装的他正低头快速编织中国结,身边还有40多位乡亲也在一同劳作。出自他们手的这些中国结,从帕米尔高原销往全国各地。

  “村里再也找不到闲人了。”忙着编织中国结的买斯吐热·努热克笑着说,丈夫和儿子、女儿都在外务工,作为护边员的父子,每人每年有3万元的收入。

  如今,在塔提库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人向善向上,用双手建设着越来越美丽的家园。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