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新疆人】帕丽丹姆 · 吐尔地:让“冷手艺”焕发新活力

2020年06月30日 10:46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于梦冉 通讯员吴雅梅报道)6月20日上午,拜城县黑英山乡文化站小院热闹起来。预约好上课的妇女们早早来到这里,跟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帕丽丹姆 · 吐尔地学织“帕拉孜”。

  “大家要有耐心,勤练习就一定可以织好……”帕丽丹姆坐在院子最中间,左手理线,右手压实,飞梭来回间,古老技艺被一寸寸唤醒。

  “帕拉孜”是一种深藏在新疆偏远山村的古老纺织物,用彩色羊毛线、棉线纺织而成,制作工具是非常简单的织机。这种古老的手工纺织技艺,可以口述的传承历史已有400多年。有别于纷繁绚丽的和田地毯,“帕拉孜”一直以朴素示人,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帕丽丹姆介绍,“帕拉孜”染色的原料都是纯天然的,有鲜核桃外皮、鲜石榴皮、蒲公英、黑蜀葵、彩色矿石等。而“帕拉孜”的花色是一成不变的竖条纹,织娘们按照家里的旧毯子,一代一代照着织下来。

  在帕丽丹姆的记忆里,黑英山乡会织“帕拉孜”的人并不多,“家家有织机,但家家落灰,光是准备工作的繁杂就让许多姑娘望而却步。就拿搓毛线来说,一天能搓一块油馕大小的就很不错了。”帕丽丹姆说。

  过去“帕拉孜”是巴扎上的抢手货,谁家都离不开它。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爱上了洋气的“工厂货”,渐渐疏远了“帕拉孜”。会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只是在黑英山乡明布拉克村还能见其身影。

  帕丽丹姆就是明布拉克村村民,家里一直以织“帕拉孜”为生,她的外婆、母亲生前都是当地纺织高手。

  帕丽丹姆12岁开始跟着外婆和妈妈学织“帕拉孜”,40多年来已经对这项技艺产生深厚情感。现在,架织机、撑毛线、纺织“帕拉孜”依然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情。

  帕丽丹姆介绍,织一条长10米、宽30厘米的“帕拉孜”,要用去4公斤羊毛,耗费将近10天。考虑到成本问题,现在很多人制作“帕拉孜”用的是机械化生产的毛线、棉线。但帕丽丹姆仍常常上山找植物做染料,自己搓线、染色。

  2012年,帕丽丹姆被认定为“帕拉孜”纺织技艺传承人,每月能领取国家给予的传承人津贴。为使这一古老纺织技艺传承下去,拜城县在黑英山乡开了职业培训班,培养新一代“帕拉孜”纺织技艺接班人,帕丽丹姆在培训班里当老师,手把手教年轻人学习这一古老技艺。

  近年来,帕丽丹姆被拜城县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入社,除每个月能领到工资外,年底还可获得分红。

  “加入合作社后,我只管专心纺织,销售都由合作社去做,这样我就能集中精力带徒弟研究新技术了。”帕丽丹姆说。

  在帕丽丹姆的带动下,当地织娘们看到了“帕拉孜”的前景,也看到了政府对传统技艺的重视和保护。许多人翻出家里的织机,跟帕丽丹姆学起了手艺。

  帕丽丹姆还将女儿马依拉 · 热合曼培养成了“帕拉孜”第四代传承人,母女俩一起努力将这项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