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小馕坑”打出好日子

2020年07月13日 09:41   来源:新疆日报

柯坪县馕文化产业园全自动馕生产线(摄于6月17日)。

扫一扫看视频

  新疆日报讯(记者井波 拍热扎提·阿不都 邹懿 安仕钰 尹通元摄影报道)6月19日,记者走进柯坪县玉尔其乡托玛艾日克村的杏乡馕合作社。在炭火的烘烤下,面粉混合着皮牙子的香气,扑面而来,弥散四周,刺激着人们的嗅觉和味蕾,这是幸福的味道。

  馕,是新疆各族群众的传统美食。馕产业的发展,让群众鼓起了口袋。

  柯坪县瞄准馕产业发展潜力,成立柯坪县艾力努力馕文化产业园,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小馕坑”带动大产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吾拉木·木旦力甫是社里贫困户中第一个买车的。成立于2018年5月的杏乡馕合作社,现有社员15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

  吾拉木有10年的打馕经验,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柯坪维吾尔族恰皮塔(薄皮馕)制作技艺传承人。

  未加入合作社之前,吾拉木在家中打馕带到巴扎上卖。由于缺少固定销售渠道,收入不稳定,打一天馕往往要卖三四天。

  临近县城的托玛艾日克村村民有打馕的传统,全县40%的馕出自该村。由于打馕户分散经营、设施简陋、品种单一、销售不畅等因素,制约了打馕家庭增收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有着打馕好手艺的吾拉木第一个报名加入。在合作社,有一个专打薄皮馕的馕坑,这是吾拉木的专属工作台。早晨6时上班,每天打700个薄皮馕,心无旁骛的吾拉木通过潜心钻研,不断提升技艺,经过他手的馕,每个馕的厚度都精准地控制在2—3毫米,吾拉木迅速成为合作社的顶梁柱。

  和面、擀面,吾拉木将薄皮馕拿在手上转两圈,凭手感检测馕是否合乎标准,“啪”,贴进馕坑,8秒左右出炉。香喷喷的薄皮馕,受到当地百姓的青睐。

  当年加入,当年脱贫,吾拉木靠自己的双手,打出了好日子,实现了家庭人均收入超万元。买车、盖新房,现在的生活让吾拉木幸福感满满,“我准备在县城买一套楼房,让孩子去内地读书。”

  “为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一个馕坑安置2个贫困户或村民的模式。”玉尔其乡党委副书记张启贤介绍,目前,合作社从业人员132人,其中贫困户82人,从事馕销售间接就业人员73人,其中贫困户35人。打馕师傅从过去年收入不足1万元,到加入合作社后月平均收入5000元。

  贫困户吾许尔汗·艾买提和女儿买尔合巴·吾许尔都在合作社就业。

  为摆脱贫困,吾许尔汗早就想打工,但家门口没有合适稳定的岗位。合作社的成立,让她看到了希望。她主动报名当打馕师傅的助理,每个月有固定收入,让她的囊中不再羞涩。

  “现在有了工资,我每个月给孙子存点钱,其他的用于改善家里的生活。”吾许尔汗说,爱人搞养殖,儿子、儿媳和女儿都在打工,这两年家里的生活大为改观,已经脱了贫。

  “以前村里发了10只扶贫羊,现在繁育到25只,还买了3头牛、40多只鸡和60多只鸽子。家里也重新装修了,添置了2台冰箱和1台电视机。”说到这,吾许尔汗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26岁的买尔合巴,担任合作社的产品检测员,月收入2000元。工作后的她,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自豪。

  “以前妇女出去工作,会被人瞧不起。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变了,有工作能挣钱的妇女,被人点赞。”买尔合巴自信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小康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