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一线身影⑭】村民的笑脸,就是我最好的“扶贫答卷”

2020年07月25日 13:48   来源:新疆日报

6月中旬,罗全帮助村民收割麦子。图片由本人提供

  新疆日报讯(记者宋雅文报道)身材清瘦、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刚驻村时,村民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罗全,“新来的第一书记文质彬彬像个‘秀才’,能干好工作吗?”

  2018年,罗全担任和田地区商务局驻于田县希吾勒乡奥居鲁克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他一心为民办实事,精准施策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用全村的大变样让村民刮目相看,村民都伸出大拇指说:“这个‘秀才’不简单。”

  发展庭院经济

  如今,走在奥居鲁克村,道路两旁种满绿植花卉,房屋错落有致,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令村民买提赛迪·如孜感叹不已:“以前我们村里的路是土路,一出门鞋子上就满是灰尘。现在村子变美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都心情舒畅。”

  7月10日一大早,买提赛迪就在自家庭院腾出来的地里忙碌起来,今年他种了蔬菜和葡萄。“以前院子里都是杂物,现在三区分离后,不仅能让全家人吃上新鲜蔬菜,多余的菜还可以卖钱呢。”买提赛迪笑呵呵地说。

  在奥居鲁克村,每月都会举行“美丽庭院”“美丽家庭”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村里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孤寡老人和缺乏劳动力的家庭进行庭院改造。“过去不少农家院里的地都闲置着,堆满杂物,既不美观又浪费资源。”罗全说,“庭院改造后,农民增收了,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追求。”

  养殖多胎肉羊

  7月11日清晨,“咩咩咩……”羊叫声划破了村子的寂静。托合提肉孜·买土肉孜一大早就来到多胎肉羊养殖示范小区,忙着拌料喂羊。

  奥居鲁克村有丰富的湿地和芦苇资源,村民有传统养殖习惯和经验,但以前养殖的羊产羔率低,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罗全反复调研论证,因地制宜确定了养殖多胎肉羊的脱贫路径。

  2018年10月,奥居鲁克村建成集中连片的89座棚圈,依托天津援疆企业和田地区津垦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多胎肉羊养殖扶贫示范基地,构建肉羊育种、扩繁、育肥、饲料、屠宰、销售等全产业链。

  “我们通过‘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基础母羊孕前由津垦牧业有限公司代养,孕后由农户分养模式,实现分段式收益,每只基础母羊年均收益达800元以上。”罗全介绍,村里整合农户羊圈,拆除破旧羊圈,解决羊圈占用庭院面积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庭院利用率。目前已有133户的1317只羊在集中饲养,通过统一养殖模式,还解决了一批人就业。

  “现在的好日子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托合提肉孜说,短短5个月,他家饲养的肉羊就产下了18只羊羔,这让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丰富文化生活

  “现在村里天天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一听到音乐响起,我们在家就坐不住了。村委会是我们最爱去的地方,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读书看报,了解党的惠民政策。”7月9日,说起身边丰富的文化生活,村民图尼萨汗·托合提苏莱曼难掩兴奋之情。

  以往,村里文体活动匮乏,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罗全与村“两委”研究后建起了“百姓大舞台”,组织村民成立演唱队、舞蹈队等表演小分队,编排村民喜闻乐见的各类文艺节目,定期开展文艺演出。“我们将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团结故事穿插其中,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谈变化、颂党恩,提振村民精气神,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罗全说。

  驻村以来,罗全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慰问困难群众200余人次;开办“爱心托幼站”,为务工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协助解决群众在安居房建设、就医就学、冬播夏收等方面的困难诉求385件次。

  在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看着蒸蒸日上的村子,罗全说:“看到贫困户一人接一人脱贫,看着村子越来越好,自己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扶贫感言

  2018年,我来到于田县希吾勒乡奥居鲁克村,看到村里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村民消极的精神状态,心里很不是滋味,深感任务艰巨。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冲。如今,村民生活变好了,村子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笑脸,就是我最好的“扶贫答卷”。——罗全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