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8日 09:02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刘萌萌 汪舟摄影报道)穿上防护服,佩戴好口罩、护目镜、面罩,然后再戴上手套……7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室里,陕西省支援新疆核酸检测队队员张艳梅和罗宝宏正在为进入实验室进行全副武装,为了不留一丝缝隙,两人的额头、袖口分别粘了一层宽胶带。“有缝隙的话,汗水和呼出的气容易让护目镜起雾,看不清就影响操作了。”张艳梅说。
7月19日,陕西省支援新疆核酸检测队20人抵达乌鲁木齐,随后立刻协同医院核酸检验队伍进行了混编开展工作。“融合混编后,我们共有30名取得核酸检测实验室上岗证的检验师。”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刘洁说。
他们优化核酸检测工作流程
陕西省支援新疆核酸检测队队长朱建宏介绍,该队队员来自西安、渭南、铜川、榆林、安康的医疗卫生机构,其中,“80后”和“90后”是主力军,且都拥有丰富的抗疫一线经验,这次来到新疆将这些经验用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从病毒灭活、核酸提取、体系配制、上机扩增到最后结果分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医疗队根据每位队员的特点,设立专人专岗,采取流水线作业,提高工作效率。”朱建宏说。
“我们刚来的时候,每天在样本编排、编号上非常耗时间,后来我们设计了一张表格,将样本编号、样本管信息等设计到一张表格上,优化了样本编排流程,将大量信息录入工作设置在前端,让检测人员集中力量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朱建宏说,实验室分为三个区域,样本经二区制备后再通过传递窗拿到扩增区进行上机扩增。在工作中,实行补位不缺位制度,这为队员间紧密合作,精诚团结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是负责加样的,也就是将核酸滴进核酸检测反应液中,核酸检测反应液是在一块比手机大不了多少的深孔板上,上面密密麻麻分布着96个小孔,孔就绿豆那么大,一‘滴’样本最少时仅有5微升,相当于一滴水的二分之一,一个人做完整个过程要花费30秒时间,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又给我配备了一名助手负责打开样本,我就专心只做加样这件事,速度提高了一倍。”张艳梅说。
因为连续6小时只重复夹取的动作,每次从实验室出来,张艳梅的手臂和手指会变得僵硬,有时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其实干活儿时没想太多,就想着我们手底下的速度快一些,核酸检测结果就能出得快一些,我们医护人员流传一句话‘此刻不出手,枉费从医心’。”张艳梅说,
他拄着拐站立6小时
提起“90后”小伙刘子峰,同事们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他是好样的。”
刘子峰是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检验师,从疫情开始,就坚守在核酸检测的岗位上。
7月21日,刚刚从实验室里出来的他忽然感到脚踝钻心的疼痛。最初,刘子峰以为是意外扭伤,没有在意。次日,他再次进入实验室,工作6个小时出来后,他的脚踝出现红肿疼痛,经诊断为痛风发作,必须住院治疗。
“他尿酸本来就高,在实验室里,工作人员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等待结果,每一次实验过程需要5-6个小时,每次做完检测后,衣服、头发都会湿透,从实验室出来后,脱掉防护服,又进入到有空调的房子,痛风就发作了。”刘洁说,尽管痛风发作关节疼痛到一度无法下地,他仍咬牙坚持,拄着拐杖坚守岗位。
“一踩地就疼,拄着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没事,我能坚持。”刘子峰笑着说,尽管自己不停地说能坚持,但同事们都很照顾他,只让他做检测后期的记录和登记工作,让他很感动。
“经过几天的磨合,我们和陕西的同行们成了一家人,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协作,一定能打赢这场仗。”刘子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