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0日 09:51 来源:新疆日报
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的精装版和平装版。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
党办言
党的十九大,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以大手笔、大担当、大智慧、大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开新局、谱新篇、展新貌。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将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92篇重要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9个专题精辑成书,与2014年9月、2017年11月分别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读本,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越是深入研读,越能感受到蕴藏其中的真理力量、信仰味道和思想光芒。
一、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既是贯穿整个第三卷的思想红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基因底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讲清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真谛,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科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战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得到了创造性升华,在当代中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行动力,也在世界上产生了新的感召力、影响力,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最鲜明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标志是创立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回答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来、明天的中国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发展规律、建设路径和重大任务,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纲领、旗帜、灵魂。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进入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进入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进入了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
三、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生命,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治国理政最突出的特征,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效巩固和发展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核心要义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党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引领未来,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怎么看和经济工作怎么干的深刻回答,是新时代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困境、厚植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使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着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坚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着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优势。
五、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从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承继人文精神、文化基因,从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中总结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经验教训,从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探寻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客观规律,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包含着深厚历史底蕴、高度文化自信、强大前进定力和雄浑政治底气,是当今时代最富中国味、最具中国魂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牢牢把握“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人民”最多,把“人民”看得最重,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至上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人民幸福论”,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顶层设计,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七、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矛盾新特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重大原则、方法路径以及当前任务作出了科学谋划和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画卷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着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固体废物和大气、水、土壤污染整体防治,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八、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完成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构建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符合时代发展和长期执政要求的党建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充分体现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坚强意志和高度自觉。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坚决扭转一些领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状况,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理想信念,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坚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领导的最高政治原则,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以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惩治腐败、纠治不正之风,坚决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执笔:都红岩 孟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