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帕丽:铁甲女兵 不寻常的靓丽

2020年08月01日 10:06   来源:天山网

  坦克,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男人的专属品,但马和帕丽,一名连队女指导员,成了坦克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当29岁的马和帕丽进入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坦克二连,担任政治指导员,坐进坦克驾驶舱,开动38吨的坦克在荒漠中奔驰时,她用自己的热爱与坚韧,在铁甲洪流中绽放出绚烂的青春之花。

  7月31日,马和帕丽被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也是新疆唯一一位获得此称号者。

  短短七年间,从大学生到士兵,再到连队指导员,马和帕丽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梦想前行,用实际行动,生动演绎了一名女大学生的“士兵突击”。

  军人的毅力坚定让她深受触动

  1991年,马和帕丽出生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0个月大时,医生诊断出马和帕丽患有佝偻病、鸡胸和败血症,可能要被锯掉脚和腿,但父母不甘心,四处奔走求医。为了治好败血症,马和帕丽全身的血被换过两遍,直到8岁那年,终于痊愈。

  自小与病魔抗争的经历,让马和帕丽的生命充满了韧劲,储备了巨大的能量。

  小时候,马和帕丽看到过军人在烈日下训练的场景,汗水湿透了衣服,这份毅力和坚定,震撼了马和帕丽的心。

  2013年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后,马和帕丽选择了从军,对她而言,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

  初到新兵连,第一次练战术时,马和帕丽就被铁丝划伤。但她不肯服输,一次次从低桩铁丝网下爬进爬出,作训服的肘、膝部位和迷彩鞋都磨破了,硬是闯入了训练“龙虎榜”。新训结束时,她被评为“最佳新兵”。

  虽然是女兵,但马和帕丽从没有减轻过自己的体能训练。2017年,团里按照新的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组织官兵考核评级,马和帕丽被评定为“特三”,当时全团只有两个人达到这个成绩,另一人是团长。

  坦克连里的女指导员

  2018年6月,新疆军区某团机关干部推荐马和帕丽担任坦克连指导员时,马和帕丽有了顾虑和压力,担心专业素质、管理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但一想到“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她决定挑战自己,到基层一线去,到主战连队去。

  要真正融入坦克连,马和帕丽深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这里,一切都要用实力说话,自己素质不过硬,达不到优秀的程度,别人是不会跟你上的。所以要想带好这支连队,就必须懂专业、会指挥。如果连登上坦克的资格都没有,怎么能带着连队去战斗!”于是,她开始了新挑战:驾驶、通信、射击、指挥......

  为了获得装甲等级证,获得驾驶坦克的资格,马和帕丽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体能训练计划。跟着男兵们一起练单杠、俯卧撑、平板支撑,举杠铃、哑铃来增强上肢力量,以便开坦克时能轻松挂挡。

  几十吨重的坦克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狭小的驾驶舱里全是“铁疙瘩”,难免遇到磕碰,一趟下来,她的胳膊、膝盖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可她从不叫苦怕累。

  坦克驾驶需要通过拉动左右操纵杆控制方向,从找不到启动按钮到以满分成绩完成限制路驾驶课目,马和帕丽的臂围增大了2厘米,一层血泡一层茧的双手开始变得粗糙有力。

  两个月后,马和帕丽以满分成绩完成了限制路驾驶课目,并通过驾驶员考试成为全师第一个女坦克车驾驶员。

  用真心真情架起军地连心桥

  在男兵连里当指导员,来自生活方面的挑战自然不会少。但在马和帕丽看来,性别从来都不是借口,一切以工作为重。

  “在战场上,子弹不辨男女,精确制导的武器也不分男女。只要当了兵,无论男女,使命都是一样的。”马和帕丽说。

  野外驻训时,马和帕丽发现战士们的帐篷拥挤,便主动腾出自己的单独帐篷,住进了车辆驾驶室。日常吃饭,她也坚持和连队官兵一起。她说:“如果连饭都和大家吃不到一起,还怎么和官兵的心交在一起?”

  心交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一家人。2018年10月,马和帕丽被师里评为“铁骑先锋”,在颁奖典礼现场,主持人问她:“连队主官夜间要查铺,你会有顾虑吗?”

  “不论是作为指导员,还是作为大姐姐,我觉得查铺都是很自然的事,印象最深的是扑面而来的汗脚味,这是战友们训练一天后最真实的味道……”听了马和帕丽质朴的回答,战士们感动不已。

  在平日生活中,马和帕丽也是连队战士们的贴心人。

  2019年4月,马和帕丽从士官赵峰的朋友圈发现他与女友关系紧张。她懂得女孩渴求浪漫的小心思,便与战友们一起帮赵峰策划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求婚仪式,两人很快和好如初,并顺利领证结婚。

  战士王英杰成长在离异家庭,性格内向,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马和帕丽便在王英杰生日前一天,专门送上一本名为《信念力》的书籍作为生日礼物。“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要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将来。”马和帕丽写在扉页上的赠言,深深烙进了王英杰心里。

  2018年3月,马和帕丽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当好基层官兵的“代言人”,她先后对26个单位和600余名官兵进行了调研,撰写的《对新时代部队民族团结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引发强烈反响。

  “要让大家信任你、信服你,就要努力融入其中。”马和帕丽用自己的真心与真情,架起了一座军地连心桥。

  2019年12月22日,陆军第二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揭晓,马和帕丽成为十名标兵中的唯一女兵,此时离她2013年入伍,仅仅过了七年。

  2020年1月5日,第一个女坦克车组来到连队,前来报到的4名女兵平均年龄不到22岁,在马和帕丽看来,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为了迎接坦克车组的到来,坦克车组也有了新的名字——“巾帼班”。

  “从实兵实战演练情况来看,女兵们的心思更细腻,心理稳定性更强。”马和帕丽说,女兵在战场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给大家看,要用一个奋斗者的姿态向着目标冲上去,把本职工作做到最高标准,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到最出色、最极致。”

  (文/记者孙芳婷 图/通讯员袁凯 视频/记者豆兴军 通讯员陶佳乐 马回归 田旭东)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