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1日 19:23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赵敏报道)8月1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气温超过30℃。吃过午饭,王芳脱下白大褂,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准备去督导巡查。
“这些人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吗?一定要仔细询问、检查,不能漏掉一个。”此时,王芳正在一边查看患者台账,一边询问发热病人情况。
王芳是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门诊部门诊党支部书记、发热门诊负责人,她负责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部门,也是筛查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道关口,她也被同事们称作“前哨管家”。
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王芳准备去督导巡查。
手机、充电宝不离手
每天从9时开始,王芳需要汇总各种信息,还要参加医院疫情防控相关会议,联系转运车辆、病人转送对接、组织专家会诊、开展医护人员培训等,有时她也会解答病人咨询,做好安抚工作,保证各类病人能得到妥善安置。
王芳每天平均接听80多通电话,手机、充电宝不离手,微信消息也不断,“感觉每天手机要被打爆了,但是没办法,很多事情必须抢在前面,第一时间处理。”她笑着说。
“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报前一天接诊数据,再去发热预检及发热门诊督导检查。只要有疑似病患被运送至医院,我就要随时调配和布置医疗救治工作。”王芳说。
“一些发热病患,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时,会有些焦虑,他们会一遍遍询问‘什么时候能出结果’‘万一确诊了该怎么办’。”王芳说,这时医护人员只能边解释边安抚,以消除患者不安情绪。
王芳(右二)和同事们相互鼓劲。
前不久,一个小男孩因发热被送到医院,需留院观察,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只有姑姑陪着,孩子哭个不停,也不吃饭。孩子的姑姑急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好,“孩子刚到新疆没几天,就生病了,我怎么跟他的父母交代啊!”
知道这件事后,王芳立即联系了隔离病区护士长去陪着孩子慢慢安抚。
“别担心,可能就是普通的发热,现在结果还没出来,就算是新冠肺炎,我们还有这么多医生和护士呢!” 王芳也安慰着孩子的姑姑。
之后的几天里,王芳每天都会通过微信与孩子的姑姑交流,问问孩子情况,孩子缺什么,她就买好,让护士长送过去。
孩子要解除医学观察出院那天,王芳特别高兴,想去看看孩子,刚起身,却又接到电话,需要协调安排其他工作。没能见到孩子,王芳觉得有些遗憾,桌角的哈密瓜是中午同事拿给她的,还没来得及吃,“就让医护人员把哈密瓜送给孩子尝尝吧!”
“孩子吃了哈密瓜,说特别甜,一直念叨着,说会想你,王医生,疫情过后,我们一定会再来新疆看你。”王芳说,孩子出院后,孩子的姑姑给她发了微信,还叮嘱她保重身体,那一刻,她心里比吃了哈密瓜还甜,累也值了。
王芳(右)和同事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回宿舍休息。
患者比家人更需要我
这是王芳第二次带领团队坚守在发热门诊,第一次是春节。
“其实,从春节到现在,我们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现在随着乌鲁木齐市核酸检测力度进一步加大,问诊患者呈波动下降,这让我们觉得很欣慰。”王芳说。
对于王芳来说,医院这个特殊战场,每天都有令人难忘的瞬间,有病人确诊后的泪水,有接受医学观察妈妈对孩子的不舍,也有病人因为得到帮助的感动……
这次疫情,王芳收到一条短信,让她更加自信笃定,干劲满满。短信写道:“王医生,我昨天梦到你了,你最近好吗?这次疫情,你们又要辛苦了,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要累着了!”
看着短信,王芳回忆起春节期间,有一名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孕妇,这位孕妇当时情绪非常低落,生怕病情影响到未出生的宝宝,“我们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她的心情和病情都有了明显好转,最终被治愈,同时在医院成功分娩,生下一名健康的男宝宝。”
“后来,我才知道,宝宝取名为德德,意为医德,这位妈妈希望自己的宝宝像医生一样,治病救人,有大德行,这让我特别感动,这也是让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王芳说,因为信任和托付不可辜负。
夜晚是王芳觉得最舒服的时刻,不管多晚结束工作,王芳都会看看女儿的照片,有时会在微信里给她留言。
“爸妈每天都会打电话给我,老公和孩子也会跟我视频,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担心,照顾好自己,现在患者更需要你’。”想着家人的话,王芳说,继续努力战斗,等到疫情结束了,就能和家人团聚了。(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