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病区的护士:患者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记在心上

2020年08月14日 09:07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余梦凡报道)“我们走了!你们加油!”“加油!”8月12日13时,在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13病区楼道,响起掌声和鼓励声——当天又有两位患者治愈出院,其他患者在病房门口保持安全距离,用掌声欢送他们并相互加油。

  “这是我们的小仪式,也是病区里最欢乐的时光。”13病区护理单元护士长刘春花的声音里透着喜悦:“从8月10日到今天,3天共有6名患者治愈出院!”

护士长刘春花。受访者提供

  13病区共有18间病房,44张床位,40名护士。患者看不见护士的面容,但在治疗中,患者的每一个细节护士都记在心上。

参加过武汉战疫的赵雪红。受访者提供

  “相信我,我驰援过武汉”

  13病区的40名护士中,有25位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其中护士长刘春花、护士赵雪红和顾卉参加过武汉战“疫”。

  赵雪红没想到,支援武汉的经历能成为安抚患者,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的“定心丸”。

  那是一位42岁的男性患者,刚进来不久就出现了发烧症状,担心病情加重,他很焦虑,每顿饭只吃几口。看着他和家人打电话时紧锁眉头、心情低落的模样,赵雪红心里很着急。

  “大哥,我是驰援武汉回来的护士,见过很多年龄比你大、病情比你重的患者,他们好好吃饭,积极配合治疗,坚持锻炼,最后都康复了。相信我,你只要好好吃饭,积极配合治疗,也能好起来!”

  赵雪红的安抚起了作用,患者转变态度开始配合治疗,大口吃饭,退烧后还主动锻炼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

  “我们天天给他加油打气,他脸上有笑容了。”赵雪红说,“患者的笑容真是太重要了,因为我们都知道,那代表着康复的信心。”

护目镜和口罩在张海燕脸上留下痕迹。受访者提供

  因患者一句“别靠近”感动流泪

  护士张海燕报名战“疫”之前,和同在一线工作的丈夫商量后,将刚断奶的孩子托付给母亲。“毕竟当了8年护士,内心还是很强大的,所以没有哭鼻子。”张海燕说,没想到自己进了病区反而流了眼泪。

  “我们病区里有一位72岁的奶奶,中等身材,是一位慈祥的老人,病情比其他人更重一些。有一天,这位奶奶的胃肠道反应很严重,4个小时吐了3次,饭也没怎么吃。我们给她换了3次被褥。”张海燕说,“奶奶的情绪不太好,家人又不在身边,我就一直拉着她的手,和她说笑,安慰她。”出了病房,张海燕哭了。“奶奶说害怕传染我,让我别靠近她,让我从病房出去。我说我是护士,这是我的职责,而且防护也很到位。”张海燕说,“自始至终,奶奶没有叫过我一声‘护士’,一直用长辈疼爱小辈的语气叫我‘孩子’。”

  张海燕说:“我们都有信心,奶奶一定能和其他患者一样健康出院,和家人团聚。”

护士顾卉在治疗室处理医嘱。受访者提供

  那名紧张得说不清话的患者出院了

  虽然对患者刚进来时的紧张情绪有所准备,但顾卉没想到,有患者会紧张到无法正常交流。7月29日晚,顾卉在问及45床患者身体情况和病史时,这位55岁、刚入院的患者听不进去询问,也说不清话,经过一番抚慰,终于冷静下来。

  8月10日,13病区开始有患者出院,45床是其中之一。“那天我是晚班,没赶上送45床出院,但听同事们说,那位大哥开心得像个小孩子,笑个不停。”顾卉说,经过这段时间治疗,患者们的整体精神状态都很好,这种乐观的情绪也会相互传递。

  “我之前呼吸都困难,可你们看我现在恢复得多好!”说话的人声音洪亮,心情愉悦,如果不是在13病区,没人相信这是一个才从ICU(重症监护室)转回病房不久的新冠肺炎患者。

  看到护士长刘春花在拖地,他还要上前帮忙,被劝说去休息的他哈哈笑了起来:“我身体好得很,你不要拿我当病人看嘛。”

  从一开始患者焦虑情绪重,到现在人人积极面对治疗,每天都有人治愈出院,病区里的笑声和笑容越来越多,护士们在此期间也经历了锻炼和成长。

  23岁的黄晓英是张海燕小组里最年轻的护士,去年毕业才走上工作岗位。进入13病区的第一天,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她紧张得满脸通红,头疼胸闷。现在,她已经是能从容安慰病人的淡定“大白”。

  顾卉告诉记者,大家都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她在武汉战“疫”时结识了一位武汉的护士,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在微信上给我加油鼓气,我们约好了,等疫情结束,我请她来新疆旅行。”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