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区医生马龙:患者健康出院,就是我们“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2020年08月19日 18:33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郭玲 豆兴军 尹通元 加那提·托力肯摄影报道)8月19日17时,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就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举行第三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当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发布会特别邀请了4位医护人员到场,向媒体分享各自在一线岗位上的经历和心得。

  以下是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症医学二科主任马龙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症医学二科主任马龙,很高兴能在这个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症病区的抗疫故事。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很多人说我们医务工作者是“最美逆行者”。其实,对我和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来说,我们都不认为这是“逆行”,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医务人员的天职就是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从不因危险而退缩,也不因艰辛而懈怠。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我为自己再次白衣执甲出征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说:2020年的中国志,从战疫落笔,因战疫跌宕。真的是这样。从习近平总书记“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部署,到“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到“科学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发展的关系”的重要论述,上百个昼夜轮转,千万个故事涌现。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有幸能参与到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中,见证一个又一个患者在我们的精心照护下恢复健康。

  在此次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有很多让我们终生难忘的故事。记得在我们医疗队入驻病区第一天的晚上,就收治了一例危重症患者。患者入院时已发生呼吸衰竭,在予以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吸入氧浓度为纯氧的条件下,氧合仍难以维持。凌晨3点,自治区专家组成员于湘友教授果断做出了ECMO治疗的决定。在新医大一附院重症医学团队的通力合作下,3小时之内完成了从置管到ECMO开始运转,患者氧合也得到了改善。虽然忙完以后已经是第二天清晨,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满眼血丝,但是看到患者的情况逐渐平稳,觉得一夜的奋战是值得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的第一例ECMO治疗的患者。目前这位患者的新冠肺炎已经明显好转,并且在第七天就成功撤离ECMO,现在患者已经清醒,正在做早期康复训练。

  还有一位重度肥胖的女性患者,入科时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20公斤的体重让本身肺部受累的她不堪重负,依从性差、俯卧位难度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一度使她成为气管插管的高危对象。但通过我们调整无创通气,坚持和鼓励患者俯卧位,使她俯卧位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患者已在鼻导管吸氧的情况下下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

  这次疫情中,因为所有的重症患者都有特殊的吸氧治疗方式和体位的要求,大部分患者难以理解我们的治疗手段与目的,为了使我们的治疗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并进行示范,最终使得患者的依从性不断提高,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我记得一位重型患者转为普通型患者后,流着眼泪双手竖起大拇指,对我们医护人员说:“你们都是儿子娃娃!”

  最重要的是,这次我们是和国内顶级专家共同救治患者,在和邱海波、杜斌等重症专家的每日研判和查房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比如呼吸生理方面、呼吸力学方面、重症感染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影像结果、检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分析判断与指导等等。专家们对患者治疗方案的严格制定、严格执行、严格落实,都充分体现了他们严谨的医学态度,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对我们新疆重症团队所有的医护人员来说都受益匪浅。

  我经常和患者沟通,给他们以鼓励和力量,很多患者得知国内重症“八仙”中的“六仙”来到了新疆参与对他们的救治,对战胜新冠病毒、尽快康复也充满了信心。

  医生是被托付生命重担的职业,医生的职业生涯就像人生的缩影,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很多患者,充满了“酸甜苦辣”, 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但是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缓解患者的病痛,看着患者健康出院的笑脸,我们就觉得所付出的一切,所受到的一切困难、挑战都是值得的,也是最能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方式。

  今天是8月19日,也是第3个中国医师节,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就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节日舞台,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命舞台,患者健康出院,就是我们“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