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地方策系列报道

产业援疆 上海“沙漠玫瑰”十年一剑

2020年08月20日 13:29   来源:人民网

  “深夜,在茫茫的戈壁滩上,看到还在生产的灯火通明的工厂,特别有安全感!”十年,任长艳,算是把根深深扎在了南疆这片土地上。

  作为上海一位民营女企业家,她二十多年打造的“闽龙达”农特产品已在全国小有名气。不过,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援疆人”。

  十年间,她在新疆喀什地区总投资1.2亿元,打造了三个深加工工厂,致力于当地农业产业扶贫,被称为戈壁滩上的“沙漠玫瑰”。

  戈壁滩上“长出”三个现代化工厂

  2010年,上海组织一批企业家去上海对口援建的新疆喀什地区开展扶贫协作考察,任长艳报了名。

  “路是真远,风沙是真大,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新疆的大枣真甜,核桃真饱满,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个个美丽帅气,但贫困户过得是真苦。”这些,一下子触动了任长艳。

  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好的产业基础,不可能持续发展。南疆有那么好的资源,不能只是生产初级农产品,必须生产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投入,有生产,才能给南疆带来信心,才能带动就业脱贫。

  一切从零开始!任长艳在荒凉的大漠边缘开垦打造国家级红枣种植示范基地,在戈壁滩上建设现代化加工厂。2010年,闽龙实业在喀什泽普县投资1亿元,成立了“新疆闽龙达干果产业有限公司”,建造了20000平方米的工厂。

  历经种种艰辛,闽龙实业成为了首批在喀什落户的上海援疆企业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2018年泽普县实现了脱贫摘帽。

  杏子、哈密瓜、核桃……喀什水果资源得天独厚,但也面临盛产期产销矛盾突出的问题。

  “要用就要用一流工艺,上海标准!”对照国际上鲜果加工的先进技术水平和设备,任长艳2018年投入巨资引进了“FD冻干技术”设备生产线,既解决了喀什大量鲜果来不及卖、储存难的问题,又满足了市场的消费需求。

莎车县核桃油深加工车间(受访企业供图)

  2019年,她又在浦东新区对口支援的莎车县投资1200万元成立了“新疆小蜂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巴旦木、核桃油深加工”产业项目﹔2020年,她又在莎车县投产一家扶贫工厂,主要以藜麦能量棒、藜麦代餐粉深加工,和休闲炒货精加工为主。

  今年春节后,疫情防控期间,莎车工厂主动免费提供两个洁净车间生产口罩,为边疆疫情防控提供保障。

  “疫情虽然有影响,但今年全部工作重点就是全力助力国家挂牌督战贫困县——莎车县按时在今年脱贫摘帽”。任长艳说。

  授人以渔“千里师徒传帮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扶贫“造血”功能,一定要将科技生产力转换成就业能力。

  通过“科技援疆”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从初期农产品粗加工到精加工、深加工的突破,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带来就业岗位,进而使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这是任长艳的思路。

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的转变(受访企业供图)

  “即便师傅回上海了,还会连线解答,这叫千里师徒传帮带!”任长艳说,企业主要从当地招聘维吾尔族贫困户,上海技术人员按照上海标准,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各种设备工具。多年摸索实践,企业形成了系统人才培养方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工。

  不同车间基础工资不同,简单剥核桃工资1800多元,坚果车间2000多元,随着技术等级提升,最高工资5000元左右……

  “我要掌握更好的技术,赚更多的钱,改善生活。”买买提明,从没有技术的学徒到现在的车间主任,工作九年后,买了房,给孩子上了学,火红的日子蒸蒸日上。

  “厂里有妇女之家、工会还有食堂!”任长艳说,很多维族同胞一干很多年,原先的家庭妇女都变成了漂漂亮亮的职场女性,不少人还有了市场竞争意识,陆续走上了班组长、主任等管理岗位。

  有技能、懂管理、有稳定收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很多人彻底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

  精准扶贫小切入点大产业链

  一到成熟的季节,喀什到处是诱人的桑果、酸甜的鲜杏。但因为难以保鲜,市场流通慢,没有商品化,很多就白白烂在树下和地里。

  当地人习以为常,任长艳眼里一亮:这些都是精准扶贫的小小切入点啊!

任长艳在喀什工厂了解工程进度及指导后续工作。(受访企业供图)

  在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任长艳在上海援疆莎车指挥部的协调下,与莎车县20个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收购贫困户、合作社种植的杏子、红枣、核桃、巴旦木、苹果等特产,努力缓解农民销售问题,让更多的贫困户有活干、有收入,形成“企业+合作+农户”的扶贫模式。

  有着多年市场经验的任长艳认为,扶贫的根本是通过产业产生效益,产销一体化。“说到底,就是要解决销售问题。销售问题解决了,生产就能兴旺。产业兴旺了,援疆工作才能持续。”

  在闽龙实业上海的新厂区,特意设置了扶贫产品的展厅,展示了上海对口7个地区的三四百款产品。

  据介绍,多年来,闽龙实业在上海和全国的大型连锁卖场、超市以及高端购物商场都设有渠道作为固定销售展示窗口,实现“东店西厂”的产销模式。同时,以上海消费扶贫的“双线-九进”为模式,组织农产品大联展和线上销售、线下推广+宣传+销售。借力“互联网+”入驻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对接最全面的市场需求,拓宽地方特色商品销售渠道。

  “上海早晨,新疆晚上。”每次去喀什,任长艳都从上海坐最早的飞机,落地后忙到深夜,埋头厂里争分夺秒解决问题。在下属的眼里,任长艳特别实在,像个大姐,更像个铁人。

  “讲质量,讲规则,因为我带代表浦东,也代表上海!”任长艳说,十年一剑中的经历,真的无法用一句话概括。

  为何能坚持?她说,遇到困难善于挑战,肩上有责任担当、内心有信念,10年戈壁滩上决战脱贫攻坚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够作为扶贫攻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

  任长艳也许只是上海产业扶贫中民营企业家的一个缩影。小切口、大产业、全社会……上海已经形成了全面对口产业扶贫的创新模式。

  “握指成拳!”据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488家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村企结对等多种途径,帮扶全国1334个村,受帮扶人数37.86万。其中产业扶贫(村级)项目总额4.25亿元,消费扶贫采购销售1.3亿元,就业扶贫发放工资6500万元。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