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4名抗日烈士在湖南衡阳重新入土归葬

2020年08月24日 19:38   来源:新华网

湖南省衡阳县,抗战老兵谢慈友向重新下葬的遗骸敬礼。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新华社长沙8月6日电(记者谢樱、白田田、袁汝婷)拾级而上,一座“鸿翔部队抗日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眼前,四周松树、翠竹环绕。8月5日,时隔75年,四具抗战时期中国空降兵的遗骸在湖南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重新入土归葬。

  在此之前,四具遗骸被葬在衡阳县牧云寺边。当地村民陈玉龙一直默默守护着他们,直到陈玉龙于2018年去世。

  “我们正在进行寻亲工作,希望通过遗骸DNA比对等方式,找到烈士家属,把他们的故事传承下去。”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唐海辉说。

  1944年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伞兵部队于昆明组建,对外以“鸿翔部队”代称。伞兵团下设三个营,共计千余人。

  伞兵们接受严格训练后,奉命对广东开平、广西丹竹、湖南衡阳等地的日军据点发起空降作战。

“鸿翔部队抗日烈士纪念碑”揭幕。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千余名年轻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参战。“伞兵每次空降之后,战斗机、护航机都会按要求离开。如果不打胜仗,就没有生还的希望。”老兵刘勋曾经回忆。

  其中,接受湖南衡阳作战任务的是鸿翔部队第二队,共计173名参战队员。

  据史料记载,1945年7月27日凌晨3时左右,14架运输机从昆明巫家坝机场陆续起飞,于上午9时抵达衡阳西北45公里的洪罗庙上空。顺利空降后,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伞兵们落脚在牧云寺内,于8月5日对衡阳西北25公里处的台元寺发动突袭,那是日军粮食、弹药、马匹储集的重要据点。

  经过近4小时激战,他们歼敌96人,彻底切断了日军通往衡阳等地的后勤补给线。中国伞兵牺牲4人。士兵们用木板制作了简易棺材,用降落伞包裹4名阵亡战友,就近埋葬。

  10天后,日本宣布投降。4名年轻的伞兵牺牲在了抗战胜利前夕。

  15岁投身军营,19岁第一次参加作战,湖南平江县95岁的老兵谢慈友也是中国第一代伞兵。谢慈友还记得,当时有人曾劝他不要当伞兵:要从飞机上跳下来,还要打仗,太危险了。可是,谢慈友义无反顾。

  “跳出机舱的时候都不敢往下望,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心里想着‘报效祖国的时候终于到了’,眼一闭、身一躬就下去了。”谢慈友告诉记者,“再危险,但只要打倒敌人就不会死。”

  就是这样的信念,给予伞兵们奋勇杀敌的力量。

  多年来,志愿者们在各地追踪第一代伞兵的尘封故事。“当年有千余人的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现在只有十余人在世了。”唐海辉说。

  从2018年5月起,西北大学副教授陈靓带领团队在衡阳县勘探和挖掘,找到了降落伞布碎片、遗骸、零散的纽扣……

  随着资料整理深入,4名阵亡伞兵的更多信息逐渐显现——

  周剑敌,鸿翔部队第二队二分队长。他的老部下李云棠说,周剑敌在转换阵地时遭到日军狙击,中弹牺牲;

  孙根长,遭到日军狙击后,曾央求战友李云棠“补一枪”,让他“成仁取义”,但很快就没了气息;

  章峰,南洋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在抗战中长眠;

  第4名牺牲者,至今无法确认名字……

抗战老兵谢慈友向纪念碑脱帽鞠躬。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年轻的他们,辞别挚爱,背上行囊,头也不回奔赴战场,用生命和鲜血保家卫国。”唐海辉说,“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第一代伞兵的故事,帮助烈士‘回家’。”

  时隔75年,来到战友牺牲的战场,谢慈友步履蹒跚,缓缓走到碑前。他拿着一束白菊,敬礼、鞠躬,眼眶噙满泪水:“英烈战友们,你们安息吧!”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