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群众冷暖记心间

——记六师五家渠市驻奇台县西地镇旱沟村“访惠聚”工作队

2020年09月10日 18:58   来源:兵团日报

  “谢谢工作队,在你们的帮助下,两个孩子才能够走进校园,快乐学习。今后,我们老两口一定把孩子照顾得更好!”9月7日,奇台县西地镇旱沟村村民谢玉芳感激地说。

  入驻3年以来,六师五家渠市驻奇台县西地镇旱沟村“访惠聚”工作队从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村民当成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办,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投入力度,真心实意办顺民心的好事、得民心的实事,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强基固本 筑牢基层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入驻以来,工作队以“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为重点,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坚持严管与关爱同行、激励与约束并重,教思路、传方法、带队伍,帮助建强村“两委”班子,确保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维护稳定的坚强堡垒、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据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谭小刚介绍,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每名工作队队员帮带2名村“两委”,面对面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工作队队员带着村“两委”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工作队积极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制定了党员管理办法,每周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党员每月通过远程教育学习400分钟,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党员的自觉性和纪律性有了明显提升。

  “谭队长是个勤劳务实、扎实干事的好干部,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一定能发展得更好。”该村党支部书记安建明说。

  真心付出 关爱困难群体

  “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这是谭小刚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小康、小建,这是给你们的开学礼物,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9月7日,工作队和村“两委”又一次来到双胞胎兄弟小康小建家,给他们送上了礼物。

  “嗯嗯,知道了!”看着新书包,兄弟俩眼睛亮亮的。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积极协调下,患有残疾的双胞胎男孩终于可以上学了。

  兄弟俩今年10岁,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出于多方面考虑,学校一直采取送教的方式对两个孩子进行教育,但爷爷奶奶又想让兄弟俩在学校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

  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队多次与村“两委”协商,并积极向西地镇党委反应这一诉求。经过多方对接,最终圆了两个孩子的上学梦。

  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可孩子的家在旱沟村,学校在西地镇,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接送孩子又成了一件难事。于是,工作队又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价格合适的房子让他们居住,这样,上学和接送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谢谢工作队,孩子能跟班上学,多亏了你们!”孩子的奶奶谢玉芳拉着谭小刚的手,感激地说。

  村民赵菊花今年68岁,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儿女也不在身边。工作队队员经常上门看望,陪老人聊天,还经常帮助老人打扫庭院。从室内到室外,从墙角到地面,每次队员们都将房屋、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

  “工作队队员太好了,跟自己的儿女一样!”赵菊花老人逢人就说。

  精准帮扶 助力脱贫增收

  3年多的时间里,工作队每名队员都把自己当作“村里人”,到全村533户群众家入户走访,用心倾听困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需求,为他们制定帮扶计划,帮助寻找致富门路。

  “今天,我拿到杨大姐发给我的1500元工资,我真想立刻去找谭队长,向他说声‘谢谢’!”9月6日,村民马健珍通过手语告诉笔者。

  马健珍今年46岁,是土生土长的旱沟村人,在6岁那年因一次疾病导致双耳失聪。马健珍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全都靠她打工过活。

  工作队了解到马健珍的情况后,积极帮她联系工作,让她到村里的杨吉艳馍馍店上班,每天工作半天时间,另外半天,马健珍还可以到地里打工增收。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身上,我看到了为民服务的真心,我要教育孩子向他们学习,去帮助更多的人,让爱心和感动传递下去。”马健珍说,“在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我和孩子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如今,26岁的马潮有了工作,他也可以自己挣钱了。

  马潮是名残疾人,和父母一起生活。在走访中,工作队了解到马潮有出去打工的意愿,于是多方联系,推荐他到滴灌带厂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元。

  “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很高兴。我一定好好干,挣钱孝敬爸妈。”马潮说。

  今年,工作队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巩固提升及防止返贫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帮扶,5户贫困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11人全部实现就业。(王健)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