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1日 12:38 来源:中国日报网
9月20日,新疆克州阿克陶县依也勒干村的村民正在林果基地劳作。(摄影:王壮飞)
中国日报9月20日电(记者曹音)2013年,新疆克州阿克陶县依也勒干村被自治区确定为全国深度贫困村。这些年,经过村里的设计规划,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已“摇身一变”,成为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林果产业示范基地。
据自治区纪委常委、依也勒干村第一书记阿迪力·艾力介绍,该村在2013年时,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3户2032人。通过“找准穷根病因”后“对症下药”,2019年已实现整村脱贫。
“依也勒干”在维吾尔语里是“宽阔的平原”。依也勒干村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总面积24平方公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贫瘠、土层薄、地表水渗漏严重,戈壁滩占全村总面积的18.7%。同时,这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95%以上都是粮食作物为主,耕种不精细,导致低产出、低效益、低收入,农民工作的内生动力不足。“农民宁愿吃玉米糊糊,不愿外出吃手抓肉。”阿迪力说。
2017年,自治区的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通过深入调研走访,解决了困扰村里发展的土地纠纷问题,化解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并结合地情、村情、风土人情,邀请中维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和克州国土规划院,高标准、高起点做村庄规划、村庄提升美丽乡村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脱贫帮扶规划,提出了“提升第一产业、做强第三产业”的理念。
9月20日,新疆克州阿克陶县依也勒干村的村民正在林果基地劳作。(摄影:王壮飞)
经过多方论证,优化产业结构,依也勒干村走上了大力发展林果业、蔬菜业、畜牧业的道路,形成了以巴仁杏、杏梨、桃子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我们的目标是,让从不种菜的村,变成林果旅游村。”阿迪力说。
2017年,姑丽阿扎提·达吾提成为了林果基地的一名护林员。通过学习种植、修枝等技术,她今年在基地自己承包了10亩地,决定丰富自家的劳动收益。她告诉记者,她家共有4口人,两个女儿都在读书,她和丈夫在村里的带领下,通过勤劳的双手,已经让家里摆脱了贫困,家庭人均收入也从2018年的3000元增长至2019年的1万元。“在林果基地上班,我很高兴。以前这里都是荒地,什么都没有,现在都种上了林果,有桃和杏,树绿绿的,看着心情就好。而且我以前是家庭妇女,现在终于走出门了,有了自己的工作。”
谈到未来的生活计划,30岁的姑丽阿扎提说:“以后这里游客多了,我也想做点小生意,开一家自己的服装店。”
9月20日,新疆克州阿克陶县依也勒干村的村民正在林果基地劳作。(摄影:王壮飞)
据悉,该基地种植的林果面积达6500亩,成活率达到93%。通过套种饲草、小麦、西瓜等,2020年预计每亩产值将达到800元以上,未来五年内,每亩产值可增长5000元。
除了经济效益,村里还成立了林果技术服务合作社,已聘用11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护林员,每人每年收入可达1.5万元。另外,以基地为依托的周边产业发展也为当地及周边地区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
“脱贫要靠贫困户,要发动贫困户的内力,”阿迪力说。“只有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带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让他们永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