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大运河——一场雅集背后的“烟火气”

2020年09月25日 12: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就是大运河——一场雅集背后的“烟火气”

运河雅集现场。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 供图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王逸飞 钱晨菲)大型仿古画舫“通运号”上,古琴音律曲韵流觞,一笔丹青联通古今。24日,作为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重要活动之一的“京杭风韵”运河雅集活动,在北京通州举行。

  当日,来自北京、浙江、杭州、扬州四地的艺术家纷纷献艺。

运河雅集现场。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 供图

运河雅集现场。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 供图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家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赵家珍让古琴音律由指尖“流淌”;中央歌剧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杨洋与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声乐金奖获得者歌手王丽达,用南北乐律表达了京杭不同的文化风韵;书画家郭宝庆和茹峰挥毫泼墨,描绘运河千年风情;国家一级演员、舞蹈家、编舞、制作人王亚彬以舞蹈《行云》诉说历史……

  此外,南北文化名家共聚一堂进行了深入对话,北京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张威和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陆春祥也分别就如何宣传好运河文化、传承好运河文化、塑造南北文化品牌提出了创新性想法和建议。

  一场雅集,是一众文人墨客的相聚,更是细腻文雅的南方文化与大气豪放的北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而雅集之“雅”背后,南北风韵展示之间,这些源自生活的艺术形式,也让中国大运河(下称大运河)的“烟火气”自然彰显,直抵人心。

  地跨8省市、通达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有关大运河的故事被世代传颂,故事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故事仍在继续。

  以文化的视角观察,作为发展之河、民生之河的大运河,因流淌于“烟火气”中,孕育、影响了沿岸灿若星河、蕴含着深厚思想精华和民族精神的文化遗产。

  如历史上许多文学作品都和运河有关。《红楼梦》“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即是沿着运河北上进京。明代文学家张岱也在文集中记载,自己曾沿运河赴山东兖州游历。冯梦龙及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中的明代故事基本上都是描写运河或与运河有关之事。

  大运河也锻造了南北方不同的品格。在江南,运河沿岸汇聚起茶艺文化、桑蚕丝绸文化、地方戏曲等,积淀下古典园林、藏书楼阁、桥梁古塔。在北方,漕运文化、民间曲艺、饮食文化扎根各地,促进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与中原文化紧密相承。而伴随着历史进程,这条文化之河更成为中华文化交流交融的主“渠道”,串联起光彩夺目的中华文明链。

  不仅是运河雅集将文化艺术进行具体呈现,在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期间,不少嘉宾亦对运河文化的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运河雅集现场。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 供图

运河雅集现场。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 供图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认为,自魏晋南北朝以后,南北差异成为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种差异也是中国文化丰富性和创造性的体现。“正是这条运河把我们如此丰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生活形态、语言、性格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表示,大运河是一个文化的奇迹。“它孕育了世世代代,包括我们的欢乐、痛苦、眼泪、和平的生活,它是文明生活的组成部分。”

  运河故事延续至今,并不断被续写,也体现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作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让运河文化保持好甚至更具“烟火气”?

  浙江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作家麦家表示,“很多人可能会有一种感受,大运河和长城有着差不多的历史,都是奇迹,但长城的知名度在国际上或远大于大运河。这与多年来人们对长城的宣传,及其本身相对独立的观赏性有关。”

  他认为,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推进,将助力大运河进一步“活起来”,这也是增加其观赏性的一个有力举措。同时,艺术家应当把更多感情投放到大运河里,走到运河边,写出一批和大运河有关的作品。

  李敬泽指出,仅仅把运河沿岸的好东西、古老的东西展示出来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让大运河真正成为承载民族文化创造力的一条河。

运河雅集现场。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 供图

运河雅集现场。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 供图

  共建共享,已是一种共识。

  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中,活动组委会发布了《共建共享大运河文化倡议》。

  倡议书称,中国大运河纵贯南北,在广袤土地上流淌了2500多年,凝聚着中国人民伟大智慧和勇气,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组委会号召全社会通过加强运河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用好运河财富、推动国际交流、带动全民参与五个方面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和利用,共建共享新未来。

  据悉,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由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月讯杂志社、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中新凯悦传媒集团、杭州运河集团等单位参与承办。

[责任编辑:凯丽比努尔·伊斯坎代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