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枣园话丰收

2020年10月12日 13:22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10月9日,在三道坝镇碱泉子村,村民刘从伟在枣园摘枣。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宋建华摄影报道)寒露节气过后,米东区三道坝镇碱泉子村村民刘从伟家枣园最后一茬枣成熟,趁着天气好,他抓紧收枣。

  5年来,刘从伟对10亩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还在农技部门和园林部门支持下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大枣,有了增收致富的营生。

  枣园内,鲜红的枣点缀在绿叶间,煞是好看。枣个大圆润,尝一口,鲜甜可口、果质细腻。

  10月9日,58岁的刘从伟讲起了种枣的经历。

  “这是米东区园林管理局帮我用野枣树嫁接的新品种,现摘最好吃。”刘从伟说。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卖钱。但刘从伟的枣树5年前种下,3年前才大范围挂果。

  “跟盐碱地有关,咱村叫碱泉子村,碱大,只能种棉花、油葵、麦子。”刘从伟说。

  刘从伟1999年从老家四川遂宁落户碱泉子村,靠着踏实能干,近年来,刘从伟和妻子盖起了新房,圈起院子种下果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市按照“三退、两协调”标准(退水稻、小麦和大麦,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老作物不种了,邻居劝刘从伟将耕地流转出去,就近打个零工也能挣钱。但刘从伟还想种地:“农村政策好,土里能刨出金。”

  刘从伟想种枣树:“我在老家种过枣,鲜枣市面上价格不错,种枣错不了。”

  刘从伟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支持,镇农技人员帮其联系到了林业专家,为其引进枣树。

  种枣是个辛苦活,除了施肥浇水,修剪最重要。“枣树长高了不结枣,枣花多了枣子长不大,要剪枝还要掐花,一年里半年都在忙活。”刘从伟说。

  第一年野枣树嫁接,第二年零星挂果,刘从伟着急得嘴上起泡:“两年没收成,撒点麦子也能收半袋面。”

  在镇农技人员帮助下,刘从伟用大水漫灌排碱,还拉来别人不用的蘑菇渣和鸡粪羊粪等改良土壤。

  第三年春天,满园枣树开花,刘从伟笑了:“心里敞亮了,辛苦没白费。”刘从伟种枣施农家肥,不打农药,再加上为人实在,他的鲜枣在当地打开了市场,枣一成熟就有人来买。

  摘一颗大枣放在嘴里,刘从伟算了一笔账:10亩枣园,每年纯收入3万多元,是种其他作物的四五倍。

  刘从伟还说起自己的打算:明年打算将枣园围起来,搞个采摘园,客人摘枣游玩,自己的土鸡、蔬菜都能卖钱,乡亲们也受益。

  “农民赶上好时代,日子像这枣一样,越来越甜。”刘从伟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