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乡 爱新疆】他为岩土把脉问诊

2020年10月24日 11:50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通讯员杜文静报道)在新疆建筑工程领域,有一位被称为给岩土把脉问诊的人。多年来,他主持、参与国家、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并多次获奖,尤其是急倾斜煤层采空区勘察治理和松散体注浆等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他就是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勘测岩土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学军。但每当提起这些成绩,他总是谦虚一笑说:“干我们这一行的,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只不过我们的患者是岩土。这点成绩与救死扶伤的医生相比算不了什么。

  越是难题越要解开

  2014年7月,位于南疆山区的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一选矿厂在试生产时,设备运行不到一天就发生基础沉降,如果拆掉重建至少需要3年,并追加投资2亿多元。紧急情况下,该企业求助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刘学军二话没说立即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地基调查,在人迹罕至、气候寒冷的大山深处一待就是7个月,终于查明了地基沉降的复杂原因。在无参照经验的情况下,刘学军团队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单液硅化法与充填固结法相结合的方法,圆满解决了地基沉降问题。该工程完成至今已有5年,选矿厂运行稳定,再没发生任何地基问题。

  2003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河滩路排水改造工程,工程的一段(西大桥北侧)须穿越车流量巨大的河滩快速路,而这一路段属于卵石层松散垮塌严重的岩土结构,按常规办法只有开挖河滩路,但这样势必造成交通中断数月。几个起初参与设计施工的单位拿不出更好的方案,造成该路段停工3个月。无奈之下,市有关单位找到了新疆建科院。在反复研究了该路段的岩土结构后,承担此项任务的刘学军和项目组提出了非开挖顶管地基加固工程方案,即在埋深9至11米、卵石层松散垮塌严重的条件下进行施工。面对诸多困难,刘学军与项目组人员从夏日炎炎一直干到漫天大雪,在新疆市政工程领域首先成功采用了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最终用了137天,在未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让直径2.4米的排水管顺利从河滩路地下穿越。

  勇闯国际领先领域

  2008年底,刘学军接到开展乌鲁木齐市外环路东北段道路的前期勘测任务,该路段要途经六道湾煤田采空区,长度达1050米,如用成熟技术治理采空区,造价需6.5亿元;如改变设计绕行,路线需延长3公里多。如何治理这一难题,国内外尚无现成的施工范例。对此,刘学军带领项目团队进行了一年半的反复论证、比对、试验,最终提出该路段不设计高架桥,建议走地面道路的方案,即在路基施工中采取抗变形注浆措施,此方法既可增强路基路面整体刚度,又能抵抗路基路面的微小变形。他的这一采空区治理方案,经过国内专家论证,符合实际,经济合理,最终被确定为最优实施方案。这一路基抗变形处理理论和实施方案也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乌鲁木齐市外环路六道湾煤层采空区段路基治理工程的实施和外环路的贯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勇担社会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无疑是企业的重要指标,与那些动辄上亿元的大工程相比,一些普通民房因地基带来的问题就显得很不起眼。但刘学军不这样看。他认为,企业不光要经济效益,更要有社会责任,后者甚至更为重要。

  2009年3月,昌吉市一房产公司打来求救电话称,他们有几栋商住楼墙体开裂。刘学军接到这一任务后,立即带着几名技术人员赶往现场。一到现场,就看到小区院子里搭着好多帐篷,一问,原来是住户生怕楼房垮塌,不敢在房子里住。刘学军感到,他所面临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问题,还有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通过现场地基调查,他们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三栋商住房进行治理。历时近5个月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住户脸上灿烂的笑容,帐篷也一个个收了起来。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