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支援抗美援朝记录(上)

捐款捐物捐武器,新疆各族人民解囊支援前线

2020年10月24日 11:59   来源:天山网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11月7日,新华社第一次对外发布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入朝作战的消息。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教育运动。

  在新疆省抗美援朝分会的组织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通过捐款捐物、积极生产等各种方式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民众进行支援。

  在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爱国主义运动中,天山南北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事迹,彰显着新疆各族群众强烈的爱国热情。

  今天,让我们跟随《新疆日报》在抗美援朝期间的报道,走进70年前的那段火热岁月。

  干部群众倾囊支援前线

  ​

迪化群众支援抗美援朝。

  新疆各族群众的抗美援朝爱国主义运动从迪化(现乌鲁木齐)拉开序幕。

  1950年,原新疆省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迪化分会(1951年4月改称新疆省抗美援朝分会),领导全疆宣传活动。

  1950年10月底到11月初,迪化市总工会、省教育工作者工会工作委员会、新疆人民民主同盟迪化市委会、市团工委等发出号召为抗美援朝贡献出全部力量。随后,迪化各单位展开了捐献热潮,人们纷纷捐款捐物。

迪化各单位干部职工节衣缩食为抗美援朝捐献薪金、津贴等。

  1950年11月和12月的《新疆日报》记录了不少迪化市民捐献的感人事迹,几乎每天都有集体或个人的捐献名单公布。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地干班各队发起捐献活动,四队每人节食1月,每日节食1两;每人节省菜金1月,每日节省1元;每人捐11月份津贴20元。一分队队员愿献出两个月全部菜金、津贴和煤炭费。省一师校教职员7人每人捐200银元。

  新疆人民民主同盟迪化市委会盟员阿不得日木牙生捐献营业收入省币1000元,买买提玉素甫捐献500元。团结剧团工作人员共捐出了1950元省币。

各单位掀起了捐款运动,来表示援朝决心。

  迪化市许多普通市民也怀着爱国热情,几乎倾尽所有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新疆日报》1950年11月29日一则报道介绍了迪化市第四区维吾尔族老人则甫捐献的事迹。摆小吃摊为生的他找到工作人员问:“我没有钱,捐两个馒头、几根麻花儿行不行?”大家劝他有困难就不要捐,可他还是将卖麻花刚赚的两元钱塞给工作人员。

  市民苟廷祥捐献了珍贵的传家宝“周鼎”。市民刘介祺捐100银元请转抗美援朝前方,他说:“虽然是节约衣食省出的钱,但能为抗美援朝贡献我很高兴。”

  市妇联发动各族妇女踊跃为前线捐献买冬衣的资金。市民刘佩芳除了捐款,还给战士做了三套冬衣。6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太太阿西汗捐款后说:“我想到前线去给受伤的同志洗伤换药。”

  迪化的捐献运动迅速在全疆蔓延开来。

  《新疆日报》1950年12月12日报道,人民银行哈密支行17位同志共捐1100余元现金;昌吉县税局人员孙继昌将房屋租金1000元省币捐出来;伊犁一单位一次性捐出3050元新币……

  1950年12月19日报道,乌苏油矿厂一次捐助活动中筹集到3万余元捐款。该厂领导和技师、工人纷纷慷慨解囊。女工马里亚本汗干脆取下手上的金戒指捐了出去。在孚远县(今吉木萨尔县一带)捐献活动中,铁匠司马益将打铁攒下的100元新币捐出,他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随时准备付出。”

  焉耆妇女会主任张绍如拿出一对金耳环,该县第一区区长蓝世捐出存了多年的1两黄金;博乐商界人士买买提捐出5000元省币和1吨面粉。新疆宗教界人士也纷纷加入捐献队伍,1950年11月,塔城地区两位蒙古族爱国宗教人士千里迢迢将5两黄金、20个元宝送到迪化。

  捐武器运动再掀热潮

1951年6月开始,迪化市各界捐献运动再掀高潮。

  1951年6月,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关于订立爱国契约,增产捐献武器,优抚烈军属”三大号召。6月15日新疆省抗美援朝分会举行了各族各界抗美援朝代表大会,当场捐出省币200余万元,银元4000枚。8月5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作出了《关于全疆捐献30架飞机任务的决定》,新疆捐献活动向更深更广发展。

南北疆掀起捐献热潮。

  《新疆日报》1951年6月12日报道了报社捐款情况:三天内全体职工400余人,共捐献57万余元,印刷厂200余工人捐献工资;编辑、记者捐献稿费。

  迪化市人民法院秘书郑体芳把传家宝唐代欧阳询亲笔写的“皇甫碑”墨迹一卷捐献,并将4214元储蓄全部捐献。

  1951年9月28日,迪化工商界举行了热烈隆重的捐款仪式,当日共收到来自50多个行业的捐款241万元。捐款活动持续的四天,新药业、车马店业、杂货业等同业公会委员暂停经营。

  据《新疆日报》报道,从1951年6月中旬到12月10日,迪化市民捐献人民币121亿余元(旧币),大大超过了全市预定捐献的5架飞机、5门大炮的计划。

库车、墨玉人民踊跃捐献。

  1951年7月赴朝慰问团第一分团代表来新疆做报告,两个半月在全疆52个县做了224次报告,使捐献武器运动在农村、牧区更进一步。

  焉耆专区仅和静县就捐枪支114支、子弹60发、马600余匹、牛20头、羊400余只。

  尉犁县农民塔里甫·艾山精心挑选自己家200只羊、20头牛、2匹马送到乡里。他说:“共产党让我们翻身做主人,这是我对保卫祖国尽的一点心意。”1953年10月,他作为新疆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参观国庆观礼,后来他还参加了赴朝慰问团。

  焉耆专区劳动模范阿什木当年只留口粮和种子,将其余收获的粮食全都捐出。墨玉县纺织厂工人星期日不休息,加班生产增加收入用于捐献飞机大炮。

  从1951年6月中旬到9月中旬,仅南疆群众捐出人民币65亿余元(旧币),可购买4架战斗机。1951年10月25日,《新疆日报》刊登“新疆一年来抗美援朝运动概况”,一年中仅伊犁、塔城、阿山三个专区就捐献羊6万余只、牛3000余头、马2600匹。全省人民捐款总数达306亿元(旧币)。

  他们的义举感动全国

新疆一年来抗美援朝运动概况。

  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有两位新疆人感动全国。

  1951年,塔城著名爱国人士巴什拜·雀拉克捐赠了一架战斗机,为此他从家产中划拨出400匹马、100头牛、4000只羊和100两黄金。

  1951年7月,102岁的迪化市民吾古尼沙汗带病步行80余里到南山拾麦穗,连同她纺线卖得的4.5万元捐献了出来。103岁时她仍然天天纺线,秋天拾麦穗,她说:“我拾一颗麦穗就增加一分抗美援朝的力量。”她经常收到全国各地群众以及朝鲜前线的来信,志愿军战士都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妈妈”。

  1953年3月老人去世,《新疆日报》刊发了“志愿军的妈妈、104岁的吾古尼沙汗,与世永别了!”文中说, 她的模范爱国行为,有力地推动了迪化和全省的抗美援朝运动。

  在整个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的行动中,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以强烈的爱国心、坚强不屈的民族魂,将一缕缕真情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鼓舞着前线的将士奋勇杀敌,不胜不归。(记者秦金俐)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