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法在身边】法官就在身边 群众难事不烦

2020年11月10日 10:40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杨舒涵报道)“7万元,一分不能少!”

  “没门!”

  11月1日,在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前进村牧民夏怕依·吐斯拜家门前大片的草场上,永丰渠人民法庭巡回法庭现场,作为原被告的铁木尔汗·夏依玛合站和夏怕依板着脸互不相让。

  铁木尔汗和夏怕依是多年的邻居,事情的起因是夏怕依家的牛羊破坏了铁木尔汗家的草场,两人把这事闹上了法庭。

  “谁是谁非,先听听法律怎么规定。”永丰渠人民法庭庭长赛尔克·努合马尔手中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一一阐述。

  这时,前进村村委会主任吐尔逊巴依·努尔塔扎对夏怕依一家说:“假如你家的草场被破坏了,你会怎么样?”随后,他又问铁木尔汗:“你说前两年你家草场也被侵占了,你有证据吗?”双方都未作声。

  此时,萨尔达坂乡司法所人民调解员赛力克·马克江发声了:“你们想想打官司的结果,以后老人怎么见面,孩子怎么一起玩耍呢?”听到这里,双方都陷入了沉思。

  最终,在法庭多方调解下,双方以被告赔偿原告1万元解决了这场纠纷。很快,馕饼端了上来,奶茶也煮上了,双方握手言和。

  铁木尔汗告诉记者,这些年,随着巡回法庭的到来,一方面化解纠纷,同时又进行普法宣传,我们现在都知道,有纠纷要去“找法”。

  前些年,村民的法律意识可不是这样。“一言不合就动手,有时还约架。”吐尔逊巴依告诉记者,如今农村牧区法治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牧民切实体会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近年来,我区各级法院引入人民调解等社会力量,创新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截至今年11月5日,引进调解组织2899个、特邀调解员5351人,借助风俗、乡土习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

  “我把钱都交给他们,可他们把我赶了出来……”11月2日,75岁的老人李广胜(化名)来到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求助。

  1994年,李广胜和带着两个孩子的王绣(化名)结婚,婚后李广胜将收入交由妻子管理。近年来,李广胜身患多种疾病,但妻子和继子却私自将房产变卖,并将其赶出家门。

  “我帮你找一名法律援助律师,你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明,通过律师和家人做工作,实在不行,咱们通过法律途径讨回自己的权利,你同意吗?”新市区人民法院法官李庄博问,老人点头。

  作为全疆首家入驻区(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基层法院,新市区人民法院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打造多元解纷诉调对接工作站,大力推动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该中心成立一个多月来,接待来访群众450余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0件,化解纠纷、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效果初步显现。

  除派驻法官到辖区各单位参与调解工作外,各级法院也提供场地、搭建平台,纷纷成立婚姻家事调解室、劳动争议调解室、交通事故调解室等专业调解室。截至目前,新疆法院已内设1103个调解室。

  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多元化解纷机制更是插上了科技翅膀,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司法改革带来的红利。

  “没想到百万元的案件通过视频调解就能顺利解决!”直到现在,当事人刘闯(化名)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2016年12月,周权(化名)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刘闯借款100万元。借款到期后,周权一直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今年就在刘闯准备去起诉的时候,被告知由于防疫需要,线下诉讼活动暂停。

  “我当时那个急啊。”刘闯说。接到刘闯的诉讼请求后,法官发现,这起案件虽然标的额较大,但案件事实清楚,双方争议也不大,如果不尽快调解,利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你这钱迟早要还,还晚了,利息还不少,你考虑一下。”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陈旭多次通过电话、微信与周权沟通。经过耐心劝说,双方有了调解意向,最终达成还款协议。

  疫情防控期间,新疆各级法院利用线上调解等多种措施解决群众矛盾纠纷,“云调解”、“云庭审”、网上立案不停歇,12368热线全天候畅通。今年1月至10月,新疆法院线上调解案件数量达8.22万件。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