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冬闲变农忙,奏响一曲乡村振兴之歌

——米东区“南果北种”基地的丰收色彩

2020年11月23日 12:03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11月22日,在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柏杨河村的“南果北种”基地内一派丰收景象。图①为种植户张建萍(左)正在教游客采摘百香果。图②为种植户赵建萍查看木瓜长势。图③为火龙果已经成熟。图④为人参果长势正好。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宋建华摄影报道)外面白雪覆盖,基地内有红色的火龙果,紫色的百香果,黄色的人参果,青色的木瓜……入冬后,在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柏杨河村的“南果北种”基地内,丰收的色彩吸引了不少游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米东区利用柏杨河村逆温带气候的优势,在当地建成以南方水果为主,西红柿、食用菌、花卉种植为辅的特色农业基地,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特色农业之路。

  有特色,形成规模名气旺

  小雪节气,从市中心驱车近30公里,便来到了柏杨河村。

  远望去,蓝天下,村子四周的山梁已被白雪覆盖,一座座大棚横卧山谷。

  循着采摘基地指示牌,记者来到村民张运华的“南果北种”基地。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米东区利用当地气候优势,通过引进新品种、发展规模化种植打造特色农业基地,其中“南果北种”基地是重点之一。

  “三种水果共4亩地,火龙果和百香果从6月份分批成熟,现在进入旺季,再过半个月,人参果也成熟了。长势都不错,是个丰收年。”43岁的张运华说。

  2016年,在米东区农业技术推广帮助下,一直种蔬菜的张运华试种火龙果。

  作为村民党员的张运华说:“党的政策好,有气候优势,还有专家帮忙,一亩三分地也能做大文章。”

  2018年,火龙果挂果,张运华也尝到了甜头:一亩地纯收益五六万元。当年,张运华还试种成功人参果,产量达4吨。

  2019年,张运华试种成功百香果。去年,他又成功引进木瓜。

  柏杨河村党总支书记郝贵生说,村上共建成了400余座大棚,形成以张运华的“南果北种”为核心,无公害西红柿、食用菌和花卉为主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新气象,农旅结合增收入

  果香客自来。“南果北种”基地内,不少游客带孩子采摘。

  “小朋友,关于火龙果有首诗‘南方有嘉果,玫瓣裹雪影,芳心含芝粒,甘露沁人心’……”张运华妻子赵建萍一边教游客采摘,一边普及火龙果相关知识。

  近年来,借助乡村振兴和旅游兴疆战略东风,米东区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米东区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联合,在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发展采摘农业。

  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张运华找订单、做宣传。张运华也转变思路,制作了各类宣传品,并积极与单位企业联系,吸引了大量人气。

  张运华还成立乌鲁木齐金果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引进新品种吸引游客。

  基地内,十棵木瓜树已快长到棚顶,树上挂着青色和黄色的木瓜。

  张运华说,他去年引进木瓜,目前已种植成功,收益好了会扩大种植。

  说话间,张运华妻子赵建萍拿过一个火龙果切成四瓣,请记者品尝,红色的果肉汁水多、味道甜。

  “这是去年引进的新品种,更甜,口感绵软。”赵建萍说,“新品种试种成功,将逐步替换老品种。”

  地头采摘,火龙果一公斤30元,百香果一公斤50元。游客马跃说:“在冰天雪地里能看到、尝到热带水果,很有特色。”

  张运华算了一笔账:基地周末每天能接待客流近百人,他一年有近20万元收入,是种蔬菜的四五倍。

  增信心,抱团发展前途广

  临近中午,郝贵生与米东区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磊来到基地,与张运华商量建设游客信息共享平台事宜。

  今年,围绕“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柏杨河村引进了非洲菊、玫瑰花和食用菌种植,打算与“南果北种”基地一期建成现代农业观赏基地。

  王磊说,花卉和蘑菇也可冬季生产,他们打算利用张运华基地长期积累的名声,实现游客信息共享。

  张运华满口答应:“大家抱成团,来采摘的人肯定多,一起挣钱。”

  种植户刘心敏的两亩花卉棚里,各色的非洲菊盛开。她说,有了张运华水果基地人气,大家心里有了底,抱团努力加油干。

  柏杨河村的种植区,本该冬闲的农户在各色花卉、食用菌和水果中穿行,奏响一曲乡村振兴的冬忙之歌。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