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

【天山南北看亮点】“中国西部药谷”呼之欲出

2020年11月26日 10:05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婷报道)“40年前要用党参、柴胡、射干、地黄,那得费好大劲才能搞到一点。”想起多年前从医的情景,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原党组书记王仁记忆犹新。

  如今,王仁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10月初,73岁的王仁带着记者走进位于阿勒泰市的阿勒泰中草药博物馆,一块块整齐的试验田里种着黄芪、党参、柴胡、甘草、益母草、射干、板蓝根等40余种中草药。在标本陈列室里,保存和展示着各类药材的种子、枝叶、根茎等。

  “这个草药圃里的中草药,都是阿勒泰地区本地中草药品种的代表。现在草药圃对外开放,可供前来参观的群众了解阿勒泰中医药文化。”王仁说,如今阿勒泰地区中草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中药材产业已成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

  形成产业谋效益

  10月11日,车子行驶在福海县地界,处处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与别处金黄色风景截然不同的是,福海县黄花沟农业产业园区地头上绿油油的一片,那是成捆的板蓝根被摆放在垄沟前。秋风吹拂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中草药气味。

  “板蓝根亩产一般能达到200公斤,每亩地纯收入1000元。”福海县黄花沟管委会副主任任跃虎说,今年产业园区种植了4300亩板蓝根、4300亩柴胡、4400亩甘草。未来几年将继续扶持中草药合作社建设,不仅要发展现有中草药种植,还要争取引进更多品种,采取全程机械化种植,形成集机械化、品牌化、商业化为一体的产业链。

  阿勒泰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水资源等优势条件。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阿勒泰地区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从2018年起实施种植业结构大调整,逐步调优饲草料优势产业和中药材、小浆果等特色产业,初步构建起具有阿勒泰特色的现代种植业。

  目前,全地区中草药种植规模达到10.17万亩,比2019年增加4.52万亩。中药材产业带动效益逐渐显现,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生产道路。

  促进就业助增收

  走进新疆惠诚中草药种植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库尔米西村的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地里进行甘草采收的收尾工作。该公司总经理王文新说:“基地内种了4000亩甘草和板蓝根,采收完毕后,将进入药材分级初加工阶段。”

  2019年,新疆惠诚中草药种植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库尔米西村,移栽甘草种苗试验田570亩。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田间管理科学有效,甘草实现了大丰收。

  “通过去年试种,我们发现哈巴河县的气候土壤条件特别适宜种植中草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不错。”王文新说,“今年我们通过与政府合作,采取土地流转等形式,将基地面积扩增到1万亩,其中建设种植基地4000亩、育苗基地4000亩、制种基地2000亩。”

  通过制种、育苗、种植基地建设,萨尔塔木乡中草药产业链逐步形成。从传统种植业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在中草药基地从事播种、拔草、运送、药材分级等工作,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目前在基地长期务工的村民有100人左右,全部来自基地周边乡村。按照不同的劳动强度,人均月收入4000元。”王文新说。

  2020年,哈巴河县甘草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带动2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帮助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哈巴河县中草药种植规模扩大,是阿勒泰地区中草药产业稳步发展的一个缩影。依托丰富而优质的中草药资源,阿勒泰地区以资源引药企,不断延长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链。目前,全地区引进中草药加工企业5家,成立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6家,中草药产值达到4亿元。

  规范生产保质量

  从规模种植到精深加工,阿勒泰地区中药材产业链已初见雏形。不过,目前当地中草药种子种苗主要依靠多地引进,种子种苗的品种参差不齐,造成中草药产量不稳定,质量缺乏保障。

  “规范化是中药材产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实现规范化,首先要从提高种植质量入手。”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继业说,眼下,一座占地3000亩的中草药良种繁育基地正在福海县加紧建设。

  “今年,地区和各县市政府统筹规划,创建了2万亩中草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胡继业说,目前全地区种植的中草药品种主要是甘草、黄芪、板蓝根等6种,特别适宜在当地种植的多达30多种。“千里画廊”阿勒泰未来的中药材发展道路将越走越宽。

  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始终坚持“有机、绿色、道地”原则,大力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今年举办了4场种植培训,参加培训的种植户达到3000多人。

  “地区以打造‘中国西部药谷’为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地区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带动4000多户种植户增收。”胡继业说。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