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马背上的姚教授有了新打算

2020年11月27日 08:58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沈祖啸报道)“今天这个时刻我很激动,也让我更加坚定把马产业干到底的信念,在今后的日子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11月24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姚新奎对记者说。

  姚新奎是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农业大学马产业研究院院长、科技部马产业首席科学家,今年他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接下来,我要在提升马产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上,下更大的功夫,让马产业更好地助推新疆乡村振兴和旅游业发展。”姚新奎向记者透露了下一步的计划。

姚新奎指导学生作实验。

  与马为伴

  59岁的姚新奎对马的热爱,要追溯到童年。“儿时的梦想就是研究马。”姚新奎说,“我父亲是做畜牧工作的,我四五岁的时候,每次看到他骑马、照料马的样子,就觉得他特别高大威武,而我自己也对马产生了浓厚兴趣。”

  1978年,姚新奎考入新疆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畜牧系,四年的大学学习,让他确定了要以马为事业的决心,毕业后,他报考了本校的马学专业研究生。

  随后的学习中,喂马、刷马、铲马粪……成为姚新奎每天的必修课。“要研究马,就必须天天和马在一起,熟悉它的生长、变化、情绪、习性。”姚新奎说,他在一个马场住了一年,和当地牧民一起负责30匹马的饲养工作,成了地道的牧马人。也是那一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成功完成了马的育肥实验。

姚新奎和马一起合影。

  过去的38年里,作为科技部马产业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姚新奎先后主持了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2项,省部级4项,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他用4年时间先后在英国、法国等地学习马类研究和速度赛马赛事管理。通过引进国际一流的专门化运动马、乳用马、肉用马等品种资源,对国产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研究,使国产马的个体专项性能显著提高,为我国现代马产业发展提供了遗传资源和技术保障。

  提升马的经济效益

  新疆是全国马产业大区,马匹存栏量全国第一,拥有哈萨克马、伊犁马等6个品种,是全国马种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约占全国的14.3%。马产业也是新疆牧区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如何让马为农牧民带来最大效益,是姚新奎最关心的事。

  “采集一匹怀孕母马马尿每年就能帮牧民至少增收2000元,养一匹产奶马每年至少增收3000元,养一匹运动马至少增收2万元,大大提高了养马人的综合经济效益。”姚新奎说。近年来,他和他的团队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马产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孕马尿成为结合雌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马脂成为大品牌化妆品原料,成千上万游客为一睹天马英姿来到草原,伊犁马成为国产运动马第一品牌,约占国产运动马市场的60%……这一切收获的背后,都离不开马学科研人员的努力。

姚新奎在北京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后留影。

  近几年,新疆马产业与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开拓出新的市场。“这两年,特色马产业带动旅游业的效果很明显。以昭苏县为例,去年全县旅游收入17亿元,马产业直接产值超过4亿元,农牧民人均增收2400多元,解决了2000多人就业问题。现在新疆各景区的马匹租赁、马术表演等项目越来越多,文化旅游部门正积极打造一系列马术精品赛事、一系列马产业文化品牌、一系列特色骑行旅游线路。这一切,都让我们对壮大新疆马产业充满信心,它会成为新疆旅游业发展新亮点。”姚新奎说。

  除了全心搞科研,姚新奎始终坚守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积极挖掘有潜力的人才,培养投身马研究的后辈。2019年他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科研成果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可以从科研一线获得检验,两者互相促进。”姚新奎说。

  十几年来,姚新奎培养了马学专业硕士68名、博士4名、博士后2名,还带出了大批本科专业人才,培育形成了自治区马产业“天山创新团队”,许多学生毕业后取得了突出成绩。

  新疆农业大学教师曾亚琦是姚新奎带的博士生,他说:“姚老师对马产业的钟情和热爱深深感染着我,所以我也选择了和他相同的道路,投身科研,教书育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