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脱贫攻坚】细中打底 忙中拓路 “冬季攻势”织密织牢“幸福网”

2020年12月21日 09:54   来源:新疆日报

  12月2日,村民在阿克陶县皮拉勒乡英阿尔帕村村办农产品合作社加工车间分拣核桃。“冬季攻势”启动以来,阿克陶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本报全媒体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12月10日,裕民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驻哈拉布拉乡加勒帕克塔勒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彭冬梅(右一)指导村民学习服装缝纫技术。 杨化光摄

12月14日,库车市党员志愿者(左)在给花卉种植户讲解花卉种植技术。 吴乐摄

  12月14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统计局驻和什托洛盖镇迭伦社区“访惠聚”工作队联合和丰诚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村民讲解糕点制作技艺。  何承强摄

  新疆日报讯 12月8日,在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托依堡勒迪村文化大厅内,“特色风味小菜腌制培训班”开讲。戴着口罩、系着艾德莱斯绸围裙的村民阿则古丽·阿不都热衣木像在参加美食类电视节目,和电教员米热古丽·艾海提轻松交谈,米热古丽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后,两人示范起小菜腌制方法。

  走进冰雪覆盖的新疆农牧区,像托依堡勒迪村这样让“冬闲”变“冬忙”、让小培训孕育新产业、让小课堂传递好政策的情景随处可见。

  记者在采访中真切感受到,在全疆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之际,各地在“冬季攻势”中既打好巩固脱贫成果的底子、又拓宽增收致富的路子,“冬季攻势”带给广大农牧民的是内心的火热和无限的希望。

  大培训 巩固脱贫成效

  宣传培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冬,在我区各地农牧区,各支力量入户走访,帮群众算清扶贫“四笔账”,培养脱贫“明白人”。运用各种载体展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前后的变化,引导群众感受好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张书记,您怎么来了?快进屋,咱们好好聊聊。”12月14日,连飘两天的雪花让莎车县喀群乡尤库日恰木萨勒村银装素裹,村民努如孜·祖依敦看到村第一书记张其霞登门感到很惊喜。几天前,他刚从电视上看到喀什地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张其霞的事迹。

  从屋里的温度聊到餐桌上的食物,从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聊到怀里抱的小孙子,努如孜有说不完的话。聊着聊着,张其霞帮努如孜家算起了“增收账”:2014年,努如孜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家庭人均收入只有1839元。今年,他家人均收入增长到了13952元。

  收入水平还能不能再提升?张其霞支招:“你儿子、儿媳和女儿都就业了,你还不到50岁,完全可以在家学种香菇、发展养殖再增加收入。缺技术,村‘两委’会派技术员手把手教你。”努如孜听了这话心里热乎乎的,他说:“感谢党派来了你们这样的好干部帮我们脱贫,又帮我们想办法致富。”

  网络信息化、知识系统化、技能专业化在农村的推进,使得我区“冬季攻势”的内容愈加丰富,形式愈加多样。今冬,虽受疫情影响不能开展传统的集中培训,但基层干部和群众感到,大培训无处不在。

  12月11日,在尼勒克县喀拉托别乡喀拉沃依村,远离居民区的图力帕尔马养殖专业合作社四周白茫茫一片。扶贫干部卓勒德哈力·哈尼拉驾车来到这里,与合作社负责人艾力努尔·特列甫巴勒德商量怎样来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增收本领。现在,这个合作社已经带动了183户脱贫户增收。

  “棚圈里的马、牛怎么科学喂养,夏牧场、冬牧场怎样做好生态保护,怎样培养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意识,都是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规模、社员持续增收的关键。我们会做好入户走访宣讲,还要利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来开展培训。”艾力努尔说。

  记者的视线沿茫茫雪野向远处延伸,看到的是我区正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各支力量、各级干部进行针对性培训,让干部们掌握如何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学会从脱贫走向小康的更多本领;开展群众性培训,更细致地讲解政策、法律、产业、就业、消费、金融等知识。

  重帮扶 做好项目规划

  项目建设是推动脱贫攻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疆各地正在总结“十三五”各项工作经验,加强脱贫攻坚项目管理,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确保扶贫项目精准落地、充分发挥资金的扶贫效益,备战“十四五”开局之战。

  “我们制作的糖稀主要销往和田、阿克苏、喀什等地,顾客反响好。今年厂里引进了麦芽糖浆脱色技术,建成南疆第一家可生产透明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的工厂。”12月12日,在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和谐糖稀厂,工厂负责人托合提麦麦提·如则艾依提说。

  一直以来,托合提麦麦提在作坊里制作糖稀,产量小,收入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入户走访时,得知他有制作糖稀的手艺,因缺乏资金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帮他筹措了100余万元资金,从内地购买了先进设备升级糖稀生产作坊,建成900余平方米的和谐糖稀厂和圣福百年食品(糖果)加工厂。

  “产业+就业是贫困户脱贫最直接的方式。”自治区信访局驻乌尊艾日克村第一书记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说,“乌尊艾日克村坚持围绕精准帮扶,做好项目规划,结合本村实际列出38个小项目。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生产清洁用品及食品为主的村级小作坊产业格局,为全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240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180余人。”

  2020年度脱贫攻坚“冬季攻势”是脱贫工作全面收官的重要一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战。我区各地完善县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规范扶贫资产管理,扶贫项目优先在集体经济薄弱村、深度贫困村落地。

  12月11日,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石头乡大石头村的新丝路服装厂,生产车间里的班长古丽哈义恰·巴合提给姐妹们分享自己做服装的体会:“针脚要再细密些,干活别急,慢工才能出细活。”

  说起村里的服装厂,古丽哈义恰感慨道:“我以前在家带孩子,丈夫到山上放羊,一家人年收入不到1万元。去年,服装厂在村里落地后,我们夫妻有了固定工作。今年,服装厂规模扩大了,再加上村里上了创业孵化中心等项目,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了。”

  “冬季攻势”中,昌吉州按照“两上两下”工作程序,从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中确定项目计划。昌吉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县市为单位,对2021年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项目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等进行政策把关,确保“冬季攻势”见成效。

  细梳理 建立长效机制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今冬,我区各地在“冬季攻势”中继续抓问题整改,对已整改问题“回头看”,逐项对照梳理,对标对表自查。在抓巩固拓展中,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抓好监测预警帮扶和边缘易致贫户提升,将乡村振兴各项要求融入脱贫行动中,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连日来,在脱贫摘帽刚一年的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各支扶贫力量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在入户走访中精准摸排、精准施策。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驻吉格代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高利军介绍,对于脱贫户、边缘户中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劳动力,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安排公益岗位方式保证其收入稳定;对于正常劳动力,则通过主动联系附近企业助其就业,提高收入。同时,积极帮助鼓励有能力的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扶持村里的村办工厂、扶贫车间、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而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今年,乌什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关于建立贫困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全力做好边缘户和监测户帮扶工作,有效防止返贫致贫。“冬季攻势”中,当地深入实施脱贫攻坚问题清零行动,全面查漏补缺,做到问题见底、整改有效。尤其在让脱贫群众进一步分享产业发展红利上,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型,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发展新动能。

  “感谢党的好政策,再一次把我家从贫困线上拉回来。”12月11日,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村村民古在努尔·艾买提阿吉说。原本,她家已经脱贫,但2010年,亲人患了大病因病返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了解到她家情况后,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方案,鼓励她到镇上一家食品加工厂工作,使她提高了收入、学到了技术,返贫风险被化解了。

  大河沿子镇党委委员周德斌介绍,今冬,镇里组织各村的扶贫干部对所有农户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加强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了解他们生活、生产等方面的需求。把准问题的“脉”,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解脱贫攻坚疑难杂症,切实帮扶帮到点上、扶到根上。(记者张治立 参与记者盖有军 宋雅文 加孜拉·泥斯拜克 拍热扎提·阿不都)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