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7日 10:16 来源:新疆日报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田,卡车拉运刚收割的小麦(摄于2020年6 月22日)。 陈洋摄
□连线主持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刘毅
“科技兴农”,从一粒种子开始。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不断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在立足区内,拓展全国市场发展战略引领下,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全疆种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了全区农业的转型升级。让我们连线种子的研发、生产企业以及种植户,感受一粒种子的成长。
科技赋能底气足
连线人: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王薇
2020年12月29日,在位于昌吉市三工镇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圣禾”)的生产车间,种子经过一道道自动化加工生产工序后,被转运至成品仓。
“我们的自动化种子加工生产线每天的产能约为270吨。”该公司加工厂厂长骆世旭说。
相比少量的技术工人,九圣禾却培养了一支拥有120人的科研团队,并在海南三亚成立了九圣禾研究院,下设小麦、玉米、棉花研究分院,推动自主创新。
近年来,九圣禾围绕“种子”做文章,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形成了商业化、平台化、数字化、精准化的研发体系,是全国玉米、小麦和棉花三大作物的种子研发、生产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之一。
一粒种子的高度自动化生产流程,是科技赋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公司每年研发10个以上提质增效产品。”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经理高雪飞说。
2016年以来,九圣禾主持承担了农业农村部、科技部以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科技厅等多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参加实施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东北、西南玉米育种,西北玉米小麦育种等重大种子工程项目。
目前,九圣禾拥有独家生产经营权的品种达141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40个,已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一粒种子是否优质,最终要靠产量来检验。九圣禾自主研发的小麦品种不断刷新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其中,新冬41号中弱筋小麦品种2018年、2019年连续创造亩产800公斤以上好成绩,九圣禾D1508冬小麦品种连续两年刷新新疆冬小麦最高产量纪录。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爱华说:“科技强则种子强,种子强则农业强,九圣禾正向高科技种子企业目标迈进,让越来越多的‘昌吉种子’走向全国。”
【链接】
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依托的联合育种模式在全区得到积极推广,全区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宗农作物的良种率不断提升,一批优质品种得到普及推广,有力支撑了全区农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全区将国家种子基地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范围,推进小麦、玉米、棉花、特色经济作物“四个百万亩”种子基地建设,不断优化种子区域生产布局,改善制种生产条件,提升良种的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引领全区种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目前,全区已成功认定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5个,确保了优良品种的有效供给。
培育优品助增收
连线人:疏勒县融媒体中心 万小寒
“2021年我们要生产1.2万吨新冬60号种子,占我们制种产能的40%,大家这段时间辛苦一下,把设备里里外外检修一遍,以保证后续制种。”2020年12月29日,在疏勒县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该公司总经理张贵在给维修员工安排工作。
新冬60号小麦种子有严格的制种技术规程,要精选机经过三层六遍的分筛以及比重选,去杂去劣,才能提高种子的一致性。“主要是更换磨损活动配件,给配件打黄油。”这两天,该公司加工班班长舍金祥和设备管理员阿卜杜开日木·阿木克会把设备拆解打开,进行检修维护。
除使用加工设备精选外,新冬60号还要从种源的扩繁、收储、生产等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制种主要靠‘三圃田’小麦良种繁育体系,做到种源明确、种性一致,加强田间管理,严格去杂去劣,使穗粒数达到35—40粒,千粒重43克以上。收割时,要使用专门的收割分选设备,单收单运单储,防止仓储混杂,生产环节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包衣处理来壮耕壮苗。”张贵说。
作为优质中筋小麦品种,新冬60号生育期仅有241天,近年来,早熟和高产的特性让新冬60号一跃成为南疆地区小麦种植中的新星,广受种植户青睐,种植规模每年翻一番,良种需求量快速增加,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们已经扩大了各地示范田、示范村种植规模,提高种子产量。”张贵说,该企业在疏勒、泽普、新和、沙雅、阿克陶等地建立育繁推广体系,采用育繁推一体化联合经营、“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订单生产的模式扩大制种规模,为2021年推广种植60万亩新冬60号小麦储备种源。
“目前,已进入种子推广繁育的重要阶段,我们还要狠下功夫,促进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提高小麦产量,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张贵说,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深化与各地农口部门、种子公司的合作,从种子加工、销售、生产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新冬60号的推广力度,提高优质种子生产能力,更好满足南疆地区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需求。
【链接】
近年来,我区制定了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联合育种攻关具体实施方案,科研单位与企业紧密配合,组建育种联合体,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种业创新系统,有效解决了科研和生产相脱节的问题。目前,我区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
新疆种业协会会长杨军善介绍,得益于联合育种体系高效协同的创新机制,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速度正在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周期由以往的2至3年缩短为1至2年。
订单种植有保障
连线人: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王薇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小麦种植大户冯汝刚而言,收获是沉甸甸的——这一年他家收入300万元。小麦增产丰收让他越干越有信心,2020年秋天,他又压种了2650亩冬小麦。
“地里种的是优良品种新冬22号,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种地就得讲科学,要选好品种才行。”冯汝刚笑着说。2019年,他种植了2000亩冬小麦,平均亩产683公斤,共收获小麦1368吨。其中,70亩“双减”示范地亩产779公斤,比前一年高出了84公斤。
种出高产田,这背后有何秘密呢?冯汝刚回答,柳树河子村紧挨着沙漠,每年5月底到6月初受夏季干热风影响,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所以,小麦高产首先要选择耐寒、抗倒、抗病的品种。另外,水肥一体化、精少量播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从技术层面保障了小麦产量的不断增加。
“种地时常常会进入一个误区,以为只要种子播得多,即使冬麦越冬时被冻了也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但结果并不是这样。”冯汝刚说。
是新冬18号、44号、40号,还是22号……种哪个小麦品种好呢?2009年,经过几年摸索,冯汝刚准备更换冬麦品种,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向奇台县高级农艺师王燕求助。最终,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他选择了新冬22号小麦品种。
“2009年,我种植的700多亩冬麦共收入30万多元,比上年增加10万元,一下子就尝到了甜头。”冯汝刚说,这更坚定了他对科学种植的信心。
“以前麦子收回来都放在仓库里,没有固定销路,麦子也容易返潮,年底一算账,没赚几个钱。现在拿着订单种麦,麦子在地头就能交付给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育种用。质量有提升,价格才能有保障。”冯汝刚说。
【链接】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芯片”,好的品种不仅体现在产量增加方面,还可通过精量播种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2020年,全所科研团队在资源引进、种质材料创新、新品种选育、作物栽培等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吴新元说,在奇台县示范的新冬53号中强筋小麦新品种亩产785.1公斤,刷新新疆中强筋小麦高产纪录。粮春1354在奇台县试验站示范推广中亩产达到663公斤,同时品质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创造了当地春小麦高产纪录。
与此同时,自治区农作物育种攻关联合体还收集和创制了一批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育种资源,共收集育种资源7000余份,创制育种资源700余份,有力促进了新品种的选育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