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21年02月03日 17:4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红军长征是极为重要的一步。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为了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

  贵州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是遵义会议会址所在地。八十多年前,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八十多年后,遵义会议留下的精神依然光芒闪耀。今天(26日),让我们一起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早上八点半,遵义会议陈列馆都会准时向人们开放。整个陈列以红军长征为背景、遵义会议为核心来展示。

  遵义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刘霜:遵义会议是1935年的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召开是刚才各位进来之后右手边的那栋小楼。

  在陈列馆对面,这栋砖木结构、青瓦灰墙的建筑就是遵义会议会址所在地,会议室就在二楼。

  总台央视记者陈春晓: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寒冬腊月,就在我旁边这间只有27平方米的室内,遵义会议开了三天,也争辩了三天。如今室内陈列都是根据与会人员的回忆复原的。其实当时椅子的摆放并没有这么规整。只有这张长方桌和墙上的挂钟是以前留下来的老物件,这两件文物也见证了遵义会议的召开。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遵义会议是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以后,红军从长征出发以前的八万六千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党和红军到了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形势非常严峻,我们面临4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当时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是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及长征以来战事失利的原因。

  遵义市长征学学会会长曾祥铣:(首先)由博古做主的报告,博古在报告里面就说第五次反围剿我们失败了。战略大转移,我们造成了惨重的牺牲,都是事实。为什么?他的回答就推了许许多多的客观原因,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他就说敌人太强大,我们太弱小,很多同志不同意这个说法。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在主报告以后周恩来做了副报告,周恩来在会上强调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敌人的强大是客观事实,但是主要是我们在主观上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会议上周恩来诚挚地做了自我批评。

  在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重要发言。他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且阐述了今后应该采取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外国人指挥,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的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同志的支持。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里,展示了一份遵义会议后,由陈云撰写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记录遵义会议情况的珍贵历史文献。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遵义会议是在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那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来走我们的道路。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 王志力:遵义会议最关键的有两点,第一是选对了人,把毛泽东请出来指挥红军和领导中国革命;第二点就是走对了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遵义会议留下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对于今天我们遵义、我们全国,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遵义,这座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地,如今已实现了新的跨越。2020年1月,遵义新舟机场获批航空口岸对外开放,与已经建成通航的茅台机场全面开启了遵义的“双机场”模式;贯穿遵义的渝黔快铁建成通车,穿越喀斯特山区的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万公里,位列贵州全省第一 。

  遵义市长征学学会会长 曾祥铣:我们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我们中国实际相结合,还要和当代的时代特点相结合。我们善于承接我们全部的经验,修正我们犯过的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一直处于不败之地,一步一步地逐渐走向强大,这就是我们党生命力强大的地方。

[责任编辑: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