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02月23日 09:34   来源:新疆日报

2月18日,员工在新疆软件园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大区技术室组装无人机。 记者邹懿 摄图

工作人员在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天山换流站巡查(摄于2020年5月17日)。 记者蔡增乐 摄图

1月8日,广汽乘用车新疆分公司员工在生产线上工作。 记者汤永 摄图

2月13日,游客在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植物园参观。 记者蔡增乐 摄图

1月7日,工人在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的新疆铭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流水线上生产手机。 记者谢龙 摄

俯瞰伊吾县淖毛湖镇中电工程哈密熔盐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站(2020年12月12日无人机拍摄)。 记者蔡增乐 摄

  党正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首。2020年底召开的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创新型新疆建设。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指导全党全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就新疆而言,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加快补齐新疆科技创新短板,通过科技创新持续发力,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新疆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十三五”期间新疆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区拥有县以上部门属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0个;重点实验室8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已挂牌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4个,其中国家级5个;高新技术企业79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个,其中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1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9个,其中国家级10个。2019年,全区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 · D)活动人员2.56万人。“十三五”期间,自治区级科技计划新立项项目6890个,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28个,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147个,自治区创新条件(人才、基地)专项3894个,自治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596个,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2225个。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2019年,累计取得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1028项,获国家和自治区奖励成果570项,专利授权3.35万件。2019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3件,较2015年增长64%。特色优势领域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超低风速风机技术研发水平国际领先,光伏电站系统集成能力达到全国第一,太阳能、风能、干空气能、特高压输变电、油气勘探等技术领跑全国,兆瓦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全国领先。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大学、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风电机组关键控制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新疆农科院主持完成的“番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主持完成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二是科技创新布局持续优化。2015年8月,自治区联合科技部、深圳市、中科院,启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优先建设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石河子市、哈密市、克拉玛依市五地的七个园区。2019年,试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3.63亿元,占全疆地区生产总值的18%。在试验区建设基础上,依托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国家高新区建设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8年11月获国务院批复,自创区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自创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36.35亿元,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科技支撑产业加快升级。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棉花、林果、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大幅提升,通过开展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及应用,小麦、棉花自育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比均达90%以上,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了新疆产业升级发展。

  四是科技惠民作用有力彰显。大力实施以防沙治沙、流域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生态产业发展为重点的生态科技惠民工程,推动塔里木河流域环境整治、绿洲农业与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填补了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空白。加快实施以加强人口生育、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为重点的医疗科技惠民工程,新疆公共卫生关键技术研发与防疫体系建设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提升了全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水平。推动实施以加强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检测、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为重点的安全科技惠民工程,持续增强安全科技惠民能力、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利益。扎实推进科技扶贫,积极探索和推广有效的扶贫模式,大力实施科技精准扶贫专项,2016年—2020年全区实施科技扶贫项目210余项、投入资金1.5亿元,带动34万余户群众增收。

  五是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深化。建立科技援疆长效机制,各援疆省市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6年—2019年实施科技援疆项目424项,先进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422项,获得专利437项。国际科技开放交流合作持续深入,新疆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在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农业等30多个领域广泛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加快构建向西开放科技合作新格局。

  同时,也要看到新疆科技创新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创新平台承载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足等,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加快推动新疆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对于我国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至关重要。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任务首位,优化创新发展布局,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完善鼓励创新政策,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新疆。

  (一)推动优化布局,打造发展引擎。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布局,形成全区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一是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和自创区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完善沟通协同推进机制,实现试验区和自创区统一部署、协调推进、联动发展。试验区和自创区所在地区建立健全相应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各自建设规划和方案,形成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二是整合创新资源。以自创区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加快区域内创新资源整合,立足区域实际,集中力量发展主导产业,加速培育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水平领先、规模效应突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试验区和自创区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支持试验区和自创区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促进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优化配置,努力将试验区和自创区打造成全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加快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重点围绕新疆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林果、农副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等“十大产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催生新发展动能。一是健全产业体系。依托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快发展现代种子产业,优化提升粮食、棉花、林果、畜牧等产业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以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快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特色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科技创新在拓展服务业新业态中的积极作用,统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提升智慧旅游水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消费升级需求。二是建设创新平台。推进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创建新材料、化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建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支持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一批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支持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实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三是深化交流合作。发挥科技援疆作用,不断深化拓展新疆与国家部委、援疆省市科技合作领域,加快项目、资金、技术、成果、人才、信息等科技资源向新疆集聚,坚持向南疆倾斜,实现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进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深化交流合作,支持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与产品、先进装备、技术标准和品牌“走出去”,鼓励企业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不断扩展新疆发展空间和对外影响力。

  (三)坚持人才优先,凝聚创新力量。深化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着力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一是完善育才机制。深入实施自治区重点科技人才计划,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导企业与高校制定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企业创新人才实训体系建设,积极培养企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和交易技能培训,着力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二是拓宽引才渠道。坚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大力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带动学科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围绕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引进相关科技人才。创新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等多种形式,广泛汇聚人才智力资源。三是优化用才环境。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领军人才奖励力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四)激发企业活力,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高成长创新型企业。一是提高创新能力。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健全企业主要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权化的机制,加快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科技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创客等主体协同创新机制,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长产业链和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二是加大培育力度。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支持入库企业技术创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科技中小企业抚育体系,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长效机制,提高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同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提高新疆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比重。

  (五)推进科技惠民,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科技创新民生导向,紧扣群众现实需求、提供有效科技供给,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加强环境科技。充分发挥环境科技在生态环保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推动更多科学技术运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效率和水平,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深化资源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更好为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出科技贡献。二是深化医疗科技。推动科技创新和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全面融合,推进“医研企”等多种形式协同创新,加强人口生育、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卫生与健康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需求,加快健康新疆建设。三是推进惠农科技。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和重点研发项目,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持续抓好高效节水工程,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机械,深化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包乡联村制度,发挥科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抓好安全科技。围绕社会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持续实施安全科技惠民工程,开展科技创新应用,加强事故预测和风险评估研究,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让科技创新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族群众。

  (六)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坚持把科技创新发展列入重要议程,落实责任、强化保障,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抓好统筹协调。健全科技创新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强化对科技创新的决策领导,各级政府把科技创新各项任务落实到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和年度绩效考核中,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与各地州市、行业科技会商机制,实现区地联合创新。加强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建设,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和完善兵地定期会商机制,实现兵地科技创新发展一体推进。二是强化投入保障。在建立全区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投入结构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示范、放大作用,建立完善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推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快速增长。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信贷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款质押等科技信贷业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深化科学普及。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围绕国家战略、区域发展、重大科技成就等方面,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科普信息化,推动科学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不断提高公众运用科学态度和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让科学精神融入人民生活和精神文化血脉之中。四是推动政策落实。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的统筹协调机制,实现科技创新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教育、社会保障、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协调统一,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各级政府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抓好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形成全区科技创新发展新局面。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科协联合调研组)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