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新疆

2021年03月29日 09:4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多民族的歌舞是电影《歌声的翅膀》一大亮点。天山电影制片厂供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影片中景色十分迷人,加上歌舞元素,让每一个观者都对新疆心生向往。”3月28日,观看电影《歌声的翅膀》后,乌鲁木齐观众赵凌淼在朋友圈写下观影感受。当日,由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歌声的翅膀》全国公映,收获好评。

  影片从一场声势浩大的选拔赛开始,江寒、加尔肯、迪里夏提组成的三人乐队参加了“好歌舞”新疆赛区选拔,虽然当场获得进入复赛资格,但评委们指出他们“不接地气,没有生活味”“太注重形式”。主唱江寒决定放弃复赛,到全疆各地寻找自己缺失的东西,最终在慕士塔格峰前唱响了《大地之歌》。

  行走天山南北、戈壁草原、乡村城市,从各民族丰厚的音乐舞蹈资源中,从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无论是对于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还是电影的主创团队,这都是最终收获好评的原因。

  歌舞展现多彩文化

  在创作《歌声的翅膀》之前,总导演、总制片人、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和导演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就决心拍摄一部不一样的新疆歌舞电影。

  在阿不都克力木看来,新疆歌舞呈现样式需要进行大胆创新,“我们希望展现一个更现代、更时尚、更融合的音乐舞蹈形式,承载新疆五彩斑斓的山川大地、异彩纷呈的民风民情。”

  创作之初,编剧李牧时在剧本写作时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将新疆多民族的歌舞、民风、民俗、美景一网打尽。“经过深度思考,最后导演和我确定,设计一个由不同民族音乐人组成的乐队在新疆大地采风的故事来串联。”李牧时说。

  一部好歌舞电影,音乐是重头。电影作曲董颖达(曾创作《北平无战事》《穿越迷雾》《影》等影视作品音乐)为找到灵感,多次深入天山南北,创作了8首圆场歌曲、4组大歌舞、2段音乐剧,展现了多种民族音乐元素的乐曲。

  “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大美新疆欢乐的源泉,采风途中,我遇到了独具特色的婚礼、盛大的节日以及叼羊、赛马等趣味活动,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董颖达说。

  镜头展现新疆大美

  从色彩斑斓的五彩湾腹地,到万马奔腾的昭苏草原;从历史悠久的喀什古城,到巍峨险峻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影片中的新疆美景为观众拉开了一幅大美新疆的宣传片。

  影片起用了玉米提等知名舞者,同时也选用了江依昊(阿依肯)、马昂、罗子惠、古丽迪娅尔·阿纳依提等新秀演员。

  “当我们站在慕士塔格峰前,眼前是波光盈盈的喀拉库里湖,雪峰倒映在湖面,万籁俱静,然后拉起手风琴,打起手鼓,弹起吉他,那一刻,心仿佛被净化了。”饰演片中迪里夏提的玉米提说。

  “我们希望通过影片,将新疆斑斓山川大地和多彩民风民情进行全景式呈现,向世人展现当下新疆大地上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舞姿和热气腾腾的生活。”高黄刚说。

  采风就是把风追上

  近几年,天山电影制片厂立足地域和民族特色,先后创作推出了《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远去的牧歌》《歌声的翅膀》等多部精品佳作,连续三年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两年蝉联中国电影“华表奖”等重要奖项。

  在高黄刚看来,将一个辽阔美丽、发展进步、现代时尚、团结和谐的新疆展现给世人,是新疆电影立足的根本。

  “近些年来,我们创作的以感动中国人物阿尼帕·阿尼马洪为原型的影片《真爱》,以新疆学生在内地高中班学习生活为题材的《梦开始的地方》,农民题材轻喜剧影片《钱在路上跑》,以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为题材的《远去的牧歌》,还有民族团结题材的《昆仑兄弟》等,均来源于新疆的现实生活,反映着人民的心声。人民是我们创作的表现主体,我们所讲述的都是鲜活的新疆故事。”高黄刚说。

  “3位主人公放弃复赛,到生活中找到灵感和源泉,最后回归音乐本体,它真正的意义是艺术家要像主人公那样深入生活,深扎人民,创作出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品。”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评价《歌声的翅膀》时表示。

  正如影片结尾一名维吾尔族老人说的一句话,“采风就是把风追上”,主创团队在各民族文化土壤汲取营养的同时,追随着所经之地的现代化创新之风,在新疆大地上展翅飞翔。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