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30日 09:32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新疆大学校史馆大学生讲解员图尔克扎提·居来提深情讲述俞秀松等共产党人身上的革命精神(摄于3月1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谢龙摄
1937年5月,俞秀松(右三)与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成员在迪化城郊过组织生活的合影(资料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隋云雁
3月1日,乌鲁木齐天气晴好,积雪渐融,微风轻柔。新学期刚刚开始,位于城南的新疆大学本部校区里,师生熙攘,书香氤氲,生机盎然。
“红楼”“红湖”“俞秀松路”“林基路大道”……新疆大学校园里每个角落都浸润着红色基因,洋溢着红色文化气息。
行走在“俞秀松路”上,两侧红色文化宣传栏映入眼帘,路旁质朴敦实的黄色二层楼,就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新疆大学校史馆。
作为最早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俞秀松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历经一批批共产党人的勇毅前行、不懈奋斗,星星之火在天山南北终成燎原之势。
马列主义照亮光明之路
新疆大学校史馆是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由校园内“解放楼”改建而成,该建筑建于1952年,已有近70年历史。馆内沧桑厚重的历史感,激情燃烧的红色文化氛围,令人心潮澎湃。
回望历史,荡气回肠。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密切关注新疆这块土地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命运。
1935年5月,俞秀松(化名王寿成)受共产国际委派,与一批共产党人来到新疆开展工作,传播马列主义,照亮了各族人民追求光明的道路。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在新疆的3年多时间里,俞秀松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兼任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院长、省立第一中学(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前身)校长、督办公署边防政训处副处长、航空学校和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等。
“俞秀松在新疆时期的贡献可以概括为:制定了‘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的教育方针,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用革命精神改造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宣传动员新疆各族群众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事业。”新疆大学档案馆馆长于付恩介绍。
当时的新疆经历长期战乱,工农业凋敝、市场萧条、财政困难、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这批共产党人与此前来新疆的党员一起,积极帮助盛世才制定、宣传并执行进步政纲“六大政策”,改组反帝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募捐活动,参加新疆政府各领域的多项工作。
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早期革命活动,扭转了当时新疆腐败落后的政治局面,恢复发展了经济,兴办了教育文化,改善了民族关系和各族民众的生活。他们不仅推动了新疆社会政治进步和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还用马列主义哺育了新疆各族青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开学第一课”延续至今
1935年11月,俞秀松出任新疆学院院长后,加强学校管理,调整专业系科,改进教学方法,制定的“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的教育方针,在新疆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启蒙教育。
为了系统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俞秀松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首次公开开设唯物论辩证法等课程,亲自教授政治经济学、新哲学和哲学史等课程,并从内地聘请人才来新疆任教。新疆学院由此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开学第一课”,是新疆大学当年红色基因的具体体现,也是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的鲜明印记。
“俞秀松在新疆学院和省立一中都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活动。新疆学院新生入校第一课,是俞秀松撰写的《辛亥革命的教训》一文。”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阮晔说,这是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著作,为广大青年指出了应担负的历史任务。
省立一中新生入校第一课,也由俞秀松亲自讲授《树立革命人生观》。他谆谆教导学生们要把革命放在第一位,要有远大的理想,还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把革命、学习、建立革命家庭看作人生三大快乐。他围绕主题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见解精辟、内容丰富,听者津津有味,深受启发。
俞秀松将自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传递给青少年学生,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信仰马列的种子,锻造了一批又一批青年马列主义者。
作为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俞秀松还带领一批共产党人充分利用这一组织形式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新疆大地的广泛传播,给当时灾难深重的各族民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开学第一课’如今已经成为新疆大学的红色传统。每年开学,所有老师的第一堂课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红色文化丰富大学生党性教育内容。”阮晔说。
革命火种代代相传
俞秀松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革命活动,对当时落后闭塞的新疆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使苦难深重的新疆各族人民知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党的存在,看到了解放的曙光。
新疆大学校史馆的“红色基因奠基”单元里,记录了革命文化摇篮——马克思主义到新大的历程,也记载了俞秀松的生平。
俞秀松把革命生涯的最后时光奉献给了新疆。1937年12月10日,盛世才借所谓省城“阴谋暴动案”,将俞秀松逮捕后又押赴苏联。1939年2月,俞秀松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被害,时年40岁。
照片里的俞秀松,浓眉大眼,戴一副眼镜,眉宇透着智慧,是位俊秀儒雅的书生。他就像在黑暗中手持火把的人,尽管命运多舛,但总是勇敢地在前面探路。
“20岁离开故乡浙江,俞秀松的理想是‘等到大家有饭吃了,我再回来’。他说,‘我的志愿是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校史馆大学生讲解员图尔克扎提·居来提说。目前,新疆大学共有72名大学生讲解员,他们为入校新生带来的第一份厚重礼物就是校史讲解。“当我满怀自豪讲解时,我能从他们眼中看到同样的自豪感。”图尔克扎提·居来提说。
“俞秀松一生曲折,但始终理想崇高、信仰坚定。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他在新疆为了理想信念所作的贡献,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大学生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阮晔说。
如今,新疆大学已经进入全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发展壮大为三个校区,现有各类在读学生3.5万余人。当初,俞秀松为新疆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现在,更多的学子紧紧追随他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
“我要把俞秀松等共产党人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大学生党员古扎努尔·玉苏甫说。
“在建党100周年的光辉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在红色文化浸润下,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谱写自己的人生华章。”大学生党员赵逸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