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1日 20:49 来源:新华社
重庆,清明节前的周日,歌乐山下、烈士墓前。
年过六旬的周勇和夫人、姐姐、学生等一行10人,将110枝鲜花仔细摆放在纪念碑前。驻足、鞠躬,像祭拜亲人般,与他们低声说话。
70多年前,周勇的父亲周永林是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3位掩护他的战友都牺牲在了白公馆、渣滓洞。他们,就躺在纪念碑后巨大的合葬墓中。
“前辈们呐,我是周永林的儿子周勇,我带着我的妻子、姐姐、学生们,又来看你们了……
我父亲活着的时候,把我们叫到床头叮嘱:没有你们的保护,他就没了!也就没了我们,没了这个家……
他说红色的传承不能断。交代我们,他死以后,我们这些儿孙,祖祖辈辈都要来……”
这样的祭拜从1949年起,已经72年了。
72年风雨无阻。周永林走了,他的儿子周勇也已是白发人,传到他的孙子、曾孙已历四代。
今年,与以往的祭扫不同。周勇带来的黄的、白的菊花中,特意点缀着10枝红色的康乃馨。周勇说,这是“特别礼物”。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岁生日,他们想以此向先辈们报告:烈士身后,祖国山河无恙、红旗更加高扬!
掩护了周永林的3位烈士,一位叫胡有猷,一位叫陶敬之,另一位叫黎又霖。周永林在重庆北碚、城郊从事地下工作时,胡有猷、陶敬之是他的直接上级。而黎又霖是为党工作的党外人士,属于周永林团结的对象。
“那时候都是单线联系,他们都知道我父亲是共产党员。胡有猷、陶敬之还掌握着党内大量信息,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只要透露一点就可以换取生的希望。但他们始终坚不吐实,不变节,没出卖,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保住了其他同志,保住了地下党组织。”周勇说。
献完花,周勇一行在烈士坟前,像往常一样再次高声朗诵两首熟悉的诗:
(一)
革命何须问死生,
将身许国倍光荣,
今朝我辈成仁去,
顷刻黄泉又结盟。
(二)
卖国殃民恨独夫,
一椎不中未全输,
锒铛频向窗间望,
几日红军到古渝。
这两首诗是黎又霖烈士的绝命诗。
重庆解放后,周永林与其他同志第一时间赶往歌乐山为烈士们收尸。当时,渣滓洞大火还未完全熄灭,牢房内外到处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完全无法辨认。
周永林又赶往白公馆,守门的老人把他带到二楼的一个小房子,说黎又霖就是关在这里。只见房间内,排放着谷草做成的垫子,上面铺着一张张破烂的篾席和褥子。老人指着其中一张“床”(地铺),说黎又霖就睡在这儿。周永林立马把谷草垫、烂褥子和篾席翻了个遍,希望能找到黎又霖留下的东西,终于在席子下面发现了一张黄色的草纸,看见上面写着几行字,落款竟是“又霖十一月廿五日”——距离“11·27”大屠杀仅仅两天。仅仅又过3天,重庆解放了。这正是烈士牺牲前留下的绝命诗!
后来,成立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时,周永林把这份珍贵的文物交给了组织。
“我们家所有人都会背,小孩会说话后就要学这两首诗。”周勇说,刚学的时候完全不懂,尤其是父亲用地道的四川话把“光荣”说成“光云”,把“结盟”说成“结民”,家里的孩子们只能背“天书”。直到长大了,读了原文,才理解了其中深邃的意蕴。
背诗、扫墓,讲每一位烈士的故事,讲党的历史。像这样的纪念在这个红色家庭非常多。
让周勇特别难忘的是2009年“11·27”纪念日前夕,已经90岁的父亲周永林最后一次祭扫了他的战友们后,把所有孩子们叫到一块,平静地说:“我走不动了。以后每一年你们都要去歌乐山献花。再以后,你们的孩子也要去,都要去!”
已经是党史专家的周勇体会到父亲的深意:红色的基因,党的历史怎样传承?就在这一代接着一代,每年一次的祭扫中;在后代们的背诗声中;在爷爷给孙子,爸爸给儿子讲的老故事中。
文字记者:王金涛、陈国洲、周闻韬
视频记者:于晓苏、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