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纵深】养老机构已变了模样

2021年04月14日 09:5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昌吉厚德康养家园(昌吉老年病医院)的老人在练习书法(4月5日摄)。陈蓉摄 

  阿勒泰地区金泰康养中心(阿勒泰地区老年病医院)医护人员在为老年人进行中医推拿(4月5日摄)。恰尔巴提·沙依拉别克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4月2日12时许,昌吉厚德康养家园(昌吉老年病医院)小广场上,吴桂华老人和老同事坐在长椅上,晒着太阳,聊着家常。现在的他们,更能直面进养老院这件事了。不是子孙不孝,而是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让他们选择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从2010年开始,新疆个别地州市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实对推进医养结合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近年来,我区加大医养结合推进力度,“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2月,全区建成医养结合机构80家,其中,16家医疗机构设置了安宁疗护科室,建成自治区安宁疗护培训基地2家,自治区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4家。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哈密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6个试点地建成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还有一批医养康养基地和中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

  “现在的养老机构早就不像从前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了。”吴桂华说,“而是专业、多元,也更人性化。”

  解决“九龙治水”难点

  测量血压、输液、按摩……4月2日一早,在自治区中医医院开发区分院(乌鲁木齐市中开老年公寓),护士郭丽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自2017年自治区中医医院开发区分院开办养老机构以来,郭丽便和医院其他护士一起“驻扎”了下来。

  当年,我区全面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在乌鲁木齐市、巴州、克拉玛依市3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的基础上,确定伊犁州、昌吉州、哈密市3个自治区级医养结合试点,探索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协议合作机制、医疗服务与社区和居家养老相结合4种模式,并向全疆推广。

  自治区中医医院开发区分院(乌鲁木齐市中开老年公寓)便是基于二级综合医疗机构建设起来的。楼上两层是就诊区,楼下四层是生活区。通过信息化建设,这里与自治区中医医院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遇到危急重症患者,老年公寓无法处理时,无需再办手续,即刻转诊救治。

  “医养结合涉及多个部门,涵盖卫健、民政、医保、市场监管、消防等,可谓‘九龙治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出现衔接上的空白。”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林全艺说,为加强部门协作和联动,我区建立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医养结合”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各地进行督导和考核。

  给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开通医保、逐步在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试点长护险、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拓宽资源配置渠道,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疏通着医养结合发展的堵点和难点。

  探索全链条康养模式

  经过4年多的摸索,阿勒泰地区金泰康养中心(阿勒泰地区老年病医院)攒下不少人气,除基本养老护理外,需要康复护理和旅居的预约电话一年比一年多。

  近两年,我区密集出台医养结合相关政策,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各地州市因地制宜,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与旅游、养老产业融合,探索集医疗、旅游、养老、养生为一体的候鸟式医疗养老服务模式,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健康知识传播、健康体验,到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全过程、全链条地给予老年人健康支持。

  “我们以前办的是民营医院,受资金限制,发展艰难。”金泰康养中心院长冯凯歌说,得知政府鼓励建设公办民营医养结合机构,他们借这股东风开始转型。

  康复护理、重症监护、旅居养老是该康养中心的特色项目。2019年,65岁的张建忠到该康养中心做康复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腿脚恢复得不错。考虑到康养中心能同时实现养老和就医,张建忠每隔几个月便会去住一段时间。在康养中心,张建忠遇到了几位来旅居的老伙计,还一起去景区游玩,“今年,我们已经约好了一起再去康养中心的时间。”

  虽然康养中心开通了医保,也帮着老人申请到了长护险,但使用范围有限。“比如,长护险只针对城镇职工,其他老年人没办法使用。”冯凯歌坦言,对于由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的老人,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没有相应的意外伤害险种,即使有,报销条件也极为苛刻。“期待相关行业、部门能结合老年群体的风险特征和需求特点,探索老年群体投保的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创新保险产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冯凯歌说。

  更注重心理和情感需求

  虽然庞大的老年群体需求让养老和医疗机构看到了医养结合的前景,各级政府也给予了很多政策倾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发展就顺风顺水。资金投入大、相关政策落地难,加之客观因素制约,民办医养结合机构在用其他项目赚的钱补“养老”的窟窿。在现阶段,细化服务、打造品牌,让好口碑“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关键因素。

  “很多老人自身的生活环境不错,他们缺失的是心理上的抚慰,尤其要提升他们被社会需要的价值感。”昌吉厚德康养家园(昌吉老年病医院)活动部负责人、社工秦俊说,“我们的工作不只是照顾他们的生活,还要帮助他们应对衰老和疾病带来的困扰,帮助他们重建社会关系,提升幸福指数。”

  按照惯例,秦俊和其他两名社工每天都带着自理、半自理老人做养生保健操。很多老人刚来时不愿运动和交际,85岁的钱琴芬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让他们动起来,昌吉厚德康养家园(昌吉老年病医院)制定了激励制度,只要老人出一次操,就给他们发“5元”的“厚德币”,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在超市兑换相应物品。

  起初,钱琴芬是冲着“厚德币”去的,不知不觉间,她习惯了这种健康作息。经过近一年的锻炼,复评自理能力时,老人已从半自理变为自理。如今,院子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她扶着借步器自行锻炼的身影。时而参加书法社团,时而加入绘画社团,最近她和一群新朋友排练节目,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社区和居家养老更符合大多数身体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自治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从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六个方面,建立完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加强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布局;深化医养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等。从今年起,我区将开展为期两年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让老年生活更有质量

  我国的养老模式大致是“9073”或“9064”,即90%的老年人通过家庭养老,7%或6%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照顾实现养老,3%或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随着政府对养老服务以及慢性病管理的重视,贯穿于全生命周期的医养结合成为趋势。

  近年来,新疆围绕“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设施建设,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需求,医养结合取得了积极进展,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我区基于一二级医疗机构建成的医养结合机构,不仅实现了中西医康复和慢病管理,还实现了与上级医院以及医联体、医共体单位信息上的互联互通、双向转诊。同时,我区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与一级医疗机构合作等模式,积极布局居家社区养老,融入心理咨询、助餐助浴、文化娱乐等功能,以满足不同老人的医养结合需求。

  推进医养结合,要树立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建立完善各环节有机衔接的整合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健康活跃期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在辅助生活期满足保健养生的需求,在行动不便期通过康复训练尽快回归社会,在临终关怀期维持生命尊严……相信,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在社会各界通力配合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将越来越高,老年生活也将更加积极健康。

[责任编辑: 刘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