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携手脱贫攻坚,共建美丽家园

——简评新疆首部纪实报告剧《美丽家园》

2021年04月16日 09:3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美丽家园》做到了生活提炼、精神提纯、为人民立言,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晁正蓉

  2021年1月起,新疆广播电视台各频道和“学习强国”新疆学习平台连续推出10集脱贫攻坚电视纪实报告剧《美丽家园》。

  这部新疆首部纪实报告剧立足新疆脱贫攻坚实际,聚焦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以南疆喀什、和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创作元素,深入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大棚车间、偏远山区及农户家庭,讲述了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旅游增收中,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建美丽家园的生动感人故事,真实再现了新疆各族群众在脱贫前后生产生活和思想认识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该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扎根人民生活,以小人物、小故事为切口反映时代大主题。《两只耳朵竖起来》中的克里木,《黑木耳》中的木太里甫,《核桃熟了》中的热合曼,以及《纺织姑娘》中的热依拉和李老师等,作品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讲述了国家出台各项惠民政策,解除农牧民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转变为掌握新技术的产业工人,走向致富之路的故事。这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取得的成果。

  《两只耳朵竖起来》中,农民克里木守旧观念浓厚,他认为养羊和种地是农民的本分,最初不愿意养兔子。当看到村民靠养兔取得了丰厚利润时,他转变了思想观念,加入养兔入股分红行列,最终脱贫过上了幸福生活。青年木太里甫在援疆干部的帮助下,不但靠种植木耳发家致富,而且享受医保治好了腿伤,成为体格健全的人。阿克苏女孩热依拉在李老师的耐心帮助下,熟练掌握纺织技术,成为一名技术高超的纺织女工,并带领新来女工走上自强自立之路。他们是众多享受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政策的代表,更是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典型。

  该剧生动展现出脱贫攻坚路上各民族互帮互助、走向富裕的历程。《古丽的家》以国家5A级景区喀什老城为背景,讲述了出色的导游莎拉麦提古丽·卡日在援疆干部和各方面的协调帮助下,在全国多个旅游点开设连锁民宿“古丽的家”的故事。她和来自祖国各地的姐妹们交往交流交融,互学语言,结下了深厚友谊。当屏幕上出现她们互道“亚克西”,并用带有新疆、四川、广东、云南等方言特色的普通话视频聊天时,观众不难感受到全国人民手足相亲的浓浓中华情。

  《幸福水》中,几代工程师为了能让百姓喝上各项指标达标的饮用水,不辞辛苦地开展引水工程建设,夯实脱贫基础;《乡里乡亲》中,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村民艾海提30年来,每年8月20日请全村人吃抓饭,感谢当年大家捐钱救他儿子;刘嫂生活富裕后,帮助村里的“自家人”脱贫致富……剧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诠释着新疆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实践。

  该剧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剧情处处彰显脱贫攻坚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在《我是馕小帅》《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古丽的家》《昆仑家园》中,新时代农村青年善于利用电商、网络直播、抖音、快手等平台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利用文旅融合的契机,将文化产业园打造成旅游目的地,让旅游产业促进消费扶贫,达到文旅融合互利互惠的目的;馕产业园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和田夜市里,大批游客到致富创业能手麦麦提江中华和田老月饼店打卡;阿克陶绣娘网上直播销售绣品订单过万……集中展现了一个与时俱进、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当代新疆形象,成为“我们新疆好地方”的亮丽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美丽家园》做到了生活提炼、精神提纯、为人民立言,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当主人公用疆味十足的普通话、生动活泼的谚语俗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讲述自己的故事时,真实再现了新疆各族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让观众看到,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