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 党在新疆100年·故事汇⑩】达坂城木拱桥:红色交通线上的遗迹

2021年04月19日 09:3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娃

  在位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白杨河上,横跨着一座木拱桥,当地人称其为“华桥”,取其抗战“援华”之意。这座桥1940年建成通车,载重量10吨,是抗战时期新疆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遗迹。

  抗战爆发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重要交通线。当年苏联的援华物资走公路运输线,以苏联的阿拉木图为中转站,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经伊犁、迪化(今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出疆,然后从河西走廊送到兰州。新疆境内运输路线长达1500多公里,达坂城木拱桥则是乌鲁木齐与吐鲁番之间的必经之地。

  1937年10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成立,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维护国际交通线的畅通。1938年2月,应盛世才要求,党中央从“新兵营”抽调一批干部,组织民众修路、护路,确保国际援华抗日物资运输交通线的畅通。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陈潭秋在向党中央报告工作时也说:“保证这条交通线的畅通是我党在新疆工作的重要任务。”

  1500多公里即使在今天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国家危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新疆各族民众肩扛手提,在崇山峻岭间、深沟险壑中打通了从霍尔果斯到星星峡的通道。

  “不怕山高,不怕无边的戈壁,不怕风霜雨雪,我们为了新疆的建设,大家一起用力。”1939年5月出版的《新疆日报》上刊登着这样一首《筑路歌》。作者是共产党员沈雁冰,也就是茅盾先生。读着这些歌词,眼前仿佛浮现出当时新疆各族民众唱着歌儿鼓着劲儿,一起建设、守护这条红色交通线的场景。

  抗战期间,这条国际交通线保持高效运转,源源不断地将援华抗战物资输送到前线。在那段特殊的岁月,达坂城木拱桥承载过多少军需物资已经很难统计。如今,这座桥上早已没有车来车往,那段历史却并未因此褪去色彩。达坂城木拱桥连同红色交通线上的一处处遗迹,就像一座座沟通历史的桥梁,让我们重新了解那段不屈不挠的抗战史,提醒我们毋忘历史,珍惜当下,奋勇前进。

  (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办)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