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间,湖水面积扩大100多倍——

【“两山”理念的新疆实践】柴窝堡湖变身记

2021年04月19日 09:4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鹅在柴窝堡湖游弋。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供图

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本报资料图片)。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万德摄

  核心阅读

  柴窝堡湖是乌鲁木齐气候调节、水源涵养、蓄洪防旱的“绿肾”和“绿肺”,但因各种原因,湖水面积曾大幅缩减。为让柴窝堡湖恢复往日美景,数年间,各方采取休耕禁牧、关停农用机井、水厂限采等措施进行保护。如今,这里湖水面积稳步恢复,生态环境日趋向好,周边农牧民更是吃上了“生态饭”。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 胡大敏

  4月12日,太阳缓缓升起,乌鲁木齐柴窝堡湖水面如镜、湖水清澈,白雪皑皑的天格尔峰倒映在水中。大片金黄色芦苇映衬下的柴窝堡湖湿地,冰雪几乎消融殆尽。

  柴窝堡湖东面的沼泽地里,栖息着各种水鸟。成群的白鹭悠闲地在水面嬉戏,不远处的几只黑色水鸟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滑翔几圈后再飞落湖面,格外灵动。而在柴窝堡湖西面的草丛中,一听见车辆驶近的声音,机警的鹅喉羚纷纷奔逃,矫健轻盈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莽莽原野。

  几年前,柴窝堡湖还很难见到这样的景象。2014年柴窝堡湖湖水面积一度缩减至0.18平方公里。在各方的努力下,近年来,柴窝堡湖湖面逐年增大,如今已稳定在20平方公里以上。

  7年间,湖水面积扩大100多倍,柴窝堡湖是如何变身的呢?

  齐心协力

  湖长挂帅生态攻坚

  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45公里处的柴窝堡湖湿地,被天山南面的天格尔峰和北面的博格达峰环抱,坐拥乌鲁木齐市周边最大的淡水湖——柴窝堡湖,是乌鲁木齐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蓄洪防旱的“绿肾”和“绿肺”。

  “小时候,我们在湖边放牧,水草丰美,牛羊进到草丛中都看不到影子。后来湖里养了鱼蟹,湖里出产的天山雪蟹,最高时能卖到每公斤380元。游客也非常多,湖边沙滩上还经常有来拍婚纱照的情侣……”说起以前,50多岁的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柴窝堡片区柴源村村民阿地拜克·阿合拜克非常怀念。

  阿地拜克家的老房子就在柴窝堡湖湖边,他曾眼见着湖水面积越变越小,“那些年,湖水少了,湖边的草大量枯死,家里的牛羊饲养和耕地用水都受到影响。水鸟也来得少了,沙尘天气却多了起来。”阿地拜克说。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柴窝堡湖湖水面积最大时有30多平方公里。2012年以来,湖水面积明显缩减,2014年湖水面积最小时只有0.18平方公里。”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处长韩蓬说。

  作为柴窝堡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拯救柴窝堡湖,强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由乌鲁木齐市及达坂城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各级湖长,身担第一责任,在划定的湿地核心区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区域,层层严格落实水源治理措施,一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生态攻坚战全面打响。

  休耕禁牧

  多措并举补给水源

  39岁的柴源村村民白山别克·木沙告诉记者:“原来村子离柴窝堡湖很近,村民大都在湖边放牧、种地。几年前,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和《乌鲁木齐市湿地保护条例》要休耕禁牧,村民们得把家搬离湖边。”一开始,他和很多村民一样很不情愿。

  “政府按一亩地每年每人休耕补贴480元。我家有6口人,一年就有将近3万元补贴,我还被安置在湿地公园管理处当管护员,又有一笔稳定的收入。”白山别克说。

  白山别克算了一笔账,原来家里种小麦、放牧,一年挣不上多少钱。现在他干湿地管护员每月扣除社保后有3000多元收入,加上休耕补贴,全家年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像白山别克这样被安置在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的柴源村村民有13人。在离柴窝堡湖5公里的314国道边,一排排新建的安居房是柴源村现在的新址。“因为交通便利,村里不少人跑运输,有的还开起了辣子鸡店,收入都比以前高。”白山别克说。

  “现在我每天绕湖巡逻,防止牲畜跨越围栏进入湿地。湿地公园管理处按照生态保护要求进行绿化,种草种树、修剪树枝……我样样都会干了。湖岸远处的防风林都成活了,已经把湿地围住。”白山别克说。

  在保护柴窝堡湖过程中,柴窝堡湖湿地核心区休耕禁牧、关停农用机井、水厂限采等多项措施相继执行,韩蓬说:“其中,休耕禁牧的难度最大,这些年多亏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柴窝堡片区管委会做了大量工作。”

  2014年起,柴窝堡片区2万亩左右农田实现了休耕禁牧,24眼农用机井关停,周边两条河流也停止提供农业灌溉用水,每年节约用水3600万立方米以上。而附近水厂冬季禁采、夏季限采,更有效提升了柴窝堡湖蓄水能力。

  此外,随着乌鲁木齐河引水补湖工程(分洪工程)的建成,从2019年起,乌鲁木齐河两年为柴窝堡湖补水2800万立方米。

  蜕变成长

  系统保护共享红利

  近年来,自治区及乌鲁木齐市两级政府及水务、农业、林草、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动,在为柴窝堡湖多方进行水源补给的同时,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的工程相继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达坂城区投资3200万元,完成柴源村至柴窝堡辣子鸡美食街排水管网建设等项目,实现柴窝堡湖周边污水零排放,还划定了禁养区、进行砂坑治理等,持续改善柴窝堡湖水质;2017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已投资1.2亿元,实施柴窝堡湖草本沼泽湿地恢复、退化土地修复和植被封育等多个工程;去年起,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启动5000亩退耕还林项目,目前项目仍在实施中……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园林管理局局长杨献荣介绍,柴窝堡湖区域风大,湖水蒸发量大,为了防风固沙、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水源,种植防风林十分必要。有了防风林,柴窝堡湖湖水面积不断增加,才能有效带动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如今,林业部门已沿湖建设了3000多亩防风林,主要是旱柳、杨树、沙枣等本地优势树种。

  “今年防风林建设还会持续。我们将不断开展适应性研究,确定并推广最适合本地种植的树种,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更好保护柴窝堡湖湿地及周边环境。”杨献荣说。

  2014年至2020年监测数据显示,在各方努力下,柴窝堡湖湖水面积正稳步恢复,去年平均湖水面积为20.92平方公里。随着湖水面积的扩大,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逐年变好,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地“到访”。特别是近两年,在柴窝堡湖湿地停留的迁徙鸟类多达200多种,鹅喉羚、狐狸也经常出没。

  围绕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正想方设法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我们依托‘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柴窝堡辣子鸡美食街’旅游线路,鼓励农牧民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周末游等;按照退耕还林政策,支持湿地保护区外的农牧民有计划地种植沙棘等果树经济林;引导农牧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筹建集中圈养养殖小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柴窝堡片区党工委书记陈凯说。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柴窝堡湖碧波荡漾,系统保护让柴窝堡湖湿地生态环境日趋向好,周边农牧民的共赢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

  记者手记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赵悦

  经过数年持之以恒的治理,我们欣喜地看到,乌鲁木齐柴窝堡湖的湖水更清了、草更绿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野生动物来这里栖息,甚至繁衍后代。人们曾经熟悉的美景又回来了。借助生态“高颜值”,当地农牧民纷纷开起农家乐、牧家乐,发展旅游产业,壮大林果经济。在这里,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逐渐实现统一,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柴窝堡湖的变迁印证着这一理念,当湖水面积大,湿地生态“颜值”高时,当地农牧民就安居乐业,产业随之兴旺;反之则不然。

  新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在过去的采访中,也曾见过一些地方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如今,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这种现象已很少见。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我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绿色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亮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我们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携手共同呵护生态“高颜值”,夯实发展底色,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好风景”和“绿经济”齐飞,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