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读书节】车厢里的阅读时光

2021年04月22日 10:3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火车拓展了我们的人生格局,阅读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一本书在手,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安坐的内心书房打开,让我们变得更有趣、更丰富、更豁达。

  周水欣

  第一次坐火车陪父亲去南京,是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我大约12岁,去程和返程乘坐的都是绿皮火车。

  当时,乘坐绿皮火车是很多新疆人的出行必选。人们从南疆、北疆先坐几天几夜的长途客车到达乌鲁木齐,然后才换乘这列火车出疆。始发站乌鲁木齐,终点站上海,全程4077公里,需76个小时。这列绿皮火车穿越沙漠戈壁,沿途经过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回程则反向而行,再走一遍来时路。

  人们上车后,将大包小包行李塞满车厢的各个角落,然后,换上睡衣拖鞋,拿出洗漱用品,把茶杯摆在卧铺中间的小茶几上,将小小车厢当作临时的小家。同车的旅客是一路上的家人,列车员就是临时管家,负责照顾大家。

  从南京返回新疆的时候,父亲睡硬卧下铺,我睡上铺。在南京的书店,我买了一本外国小说,名字已经忘记了,讲的是两个热爱文学的少女之间的竞争与和解、嫉妒与友谊的故事。我一路阅读这本书,不觉得时间难熬。这本书是深绿色的书皮,一群女孩在草地上捧着书阅读,画面十分静美。

  我趴在上铺断断续续地看这本书。时而听见父亲问我:“你喝水吗?吃饭吗?”待我睡着了,这本书就扣在我的胳膊上。一天夜里熄灯后,我握着书,听广播员说:今夜火车穿越乌鞘岭,请旅客注意保暖。我知道,火车进入河西走廊,距离新疆近了。

  夜幕下,车轮滚滚,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我撩开绿色丝绒窗帘一角往外看,窗外黑漆漆的一片,黝黑的大山连绵不绝,可以感觉到火车在攀山越岭,而气温一点点地低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起来,我从车窗外看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天际被粉红色与蓝白色晕染。心想,这一路上,初升的朝阳与橘红色的夕阳看上4次,就能回到在新疆的家了。我继续翻书阅读,听见同车厢的一位旅客对我父亲说,“你女儿爱看书啊!好习惯。”父亲呵呵笑着,算作回应。

  火车轰隆隆地将我从翠绿的江南带回新疆,书,陪伴我度过这段难忘的旅程。书包里还有婶婶送我的礼物:一套完整版的《红楼梦》。

  随着火车越来越接近乌鲁木齐,大家的心情放松了不少。经过几天的熟悉,俨然成了熟人。

  黄昏来临。车窗外,远方戈壁“大漠孤烟直”的黄昏美景正徐徐展开,夕阳正缓缓西沉,残阳如血,晚霞的色彩仍旧是斑斓的。我久久地看着车窗外的美景,心怦怦直跳,预感到未来,火车会带我去向未知的远方,而我,只要带上心爱的书,就可以豪气走天涯。

  车轮滚滚,一往无前。如今的这趟列车,经过电气化改造后车型更新,速度提升,从以往的全程76小时,到48小时,再到36小时。往往一本书还没有看完,就已经到达目的地。

  现在,飞驰的高铁成了很多人首选的出行方式,从这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因高铁而变得可连结,可延伸,可计划,可掌控,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一本书”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可以是电子阅读器,可以是微信公众号,而一本纸质书,仍旧是我的最爱。

  高铁车厢内服务周到,咖啡、热茶或果汁一应俱全,好像在咖啡馆里享受悠闲时光。人们坐在舒适的车厢里,上网处理工作、聊天、看剧、读电子书。这时候,我会从旅行包里掏出一本书,让高铁车厢变成我的一方书桌,一个书房。

  火车拓展了我们的人生格局,阅读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一本书在手,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安坐的内心书房打开,让我们变得更有趣、更丰富、更豁达。

[责任编辑: 吴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