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戴爱梅:“有了过硬技术才能帮老乡解决问题”

2021年05月06日 08:5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

  “五一”假期几天里,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小营盘镇哈热根特托哈村的农田里,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戴爱梅一直在忙着和农民一起抢修大风后受损的地膜。炎炎烈日下,她穿着一身长袖长裤,戴着写有“博州农技”字样的小红帽,帽檐下露出的双眼灼灼有神。

  参加工作25年,与鼠害斗争近20年。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戴爱梅谱写出一曲扎根基层的劳动者之歌。“当年鼠害大爆发,村民在家睡觉,翻个身都可能压到老鼠,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干扰。”5月3日,戴爱梅回忆道。2002年全国鼠害严重时,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各省市建立鼠害监测点。新疆地域广阔、基层技术人员少,农业农村部下派专家来挑选培养国家级鼠害监测员,当时在温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的她,被派送到乌鲁木齐市参加培训。

戴爱梅在农田间记录作物生长情况。图片本人提供

  实操阶段要解剖褐家鼠,全班50多号人只有3个人愿意站出来,唯一的女生就是戴爱梅。“解剖用的是死鼠,那个臭味闻到就很想吐,当时硬着头皮咬牙做下来,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完成任务,有了过硬技术才能帮老乡解决问题。”她说。父母都是农民,从小就教她做人的朴素原则:“工作既然干了,就要干好”。由于她在培训期表现突出,温泉县被列为新疆鼠害监测点之一,她也自此开始了“与鼠为伍”的生活。

戴爱梅在田间地头普及农业技术。图片本人提供

  当年的鼠害监测技术比较落后,为了掌握鼠群密度、繁殖高峰期等信息,那时20多岁的戴爱梅每个月至少有一半时间用来捕鼠。傍晚她背着200个鼠夹去田里放置,第二天早上再去收鼠夹,查看捕鼠数量和分布区域,并带回进行解剖上报数据。经常有较远的观测区公交车到不了,她还得自己背着20多公斤的鼠夹步行十几公里。为了更好完成监测任务,她在自己家里的地下室建立了鼠害研究实验室,养起了老鼠,自家的冰柜用来放置老鼠,一年要解剖600余只。

  “时间长了,很少有人愿意坚持干这活儿。我就想着咋样能节约人力,节约劳动成本。”戴爱梅说。于是,她尝试引进国际上已有推广经验的TBS(围栏陷阱法)捕鼠系统,根据新疆环境特点进行改进,通过捕鼠器与围栏结合的方式控制农田鼠害,一次布网,只需隔两天去收鼠进行观测。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新疆地区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全区各地州得到推广。2008年,戴爱梅主导的TBS试验研究成果,在全国鼠害大会上被作为典型经验介绍后,开始在全国推广。

戴爱梅(左一)与同事们在田间调查。图片本人提供

  鼠害,不仅要监测,更要防治。曾经使用的“毒鼠强”药剂,残留性强、残留期长,对家畜、野生动物、庄稼,甚至对人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危害。这些年,戴爱梅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绿色防控技术中,比如生物灭鼠、引进生态环保鼠药、采用物理捕杀方式、结合农耕特点“秋翻冬灌”破坏鼠群越冬场所……

  期间,戴爱梅主持参与10余项课题及项目,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区鼠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编写了《农区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通过项目的实施,直接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430.2万亩,间接带动全疆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5820万亩,为全疆挽回粮食损失11.5亿公斤,挽回经济损失25.2亿元,新增纯收益22.6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戴爱梅在做试验观察。图片本人提供

  “我是农民的孩子,很清楚农民一年的收入都指望农业生产。所以,百姓农业生产上的问题,都是我最关注的问题。”戴爱梅说。2010年调到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后,她比在县上更忙了,不仅要监测鼠害,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试验田产量,监测防治病虫害。只要农民有技术指导需求,她就一定会出现在田里。

  农忙下田,农闲培训,一年年忙碌下来,戴爱梅最高兴的事儿就是每年秋收时谁又给她打电话说今年增产了多少,这让她觉得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2019年她获得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次荣获“2021年开发建设新疆奖章”也让她备受鼓舞。她说:“我做的不多,但政府给了我很多支持和荣誉,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要对得起政府和百姓对我的认可!”

[责任编辑: 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