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要让农民富起来

2021年05月08日 10:4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在巴格买里村,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托起村民致富新希望。通讯员陈士兵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于江艳 通讯员张思敏

  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发布《塔里木油田公司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提出所驻村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到2025年达到1.5万元以上的目标。

  同时,今年塔里木油田新选派35名驻村干部,在稳政策、抓产业、保就业的命题下,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径。

库车市牙哈镇星光村兴起的养牛产业已初见规模。通讯员陈士兵 摄

  增加妇女就业岗位

  5月2日,在泽普县古勒巴格乡尤库日喀拉尤勒滚村扫帚加工车间内,村民阿依吐热木·吐尔逊正熟练地使用捆扎机,不一会儿就把高粱秸秆“变”成了一把崭新的扫帚。

  扎扫帚扎出了阿依吐热木·吐尔逊的幸福光景。现在,她每月净收入增加1500元,家庭年收入从低保水平“蹿”到了3万元。

  忙碌间,塔里木油田驻尤库日喀拉尤勒滚村第一书记隋卫阳来到了满是欢声笑语的扫帚车间。“看,有了工作就是不一样,你们讲话的回音都比以前大了!”隋卫阳风趣地说。

  记者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获悉,今年工作队在走访时了解到,村里部分妇女有就业意愿,却无一技之长,只好留守在家。对此,工作队多方协商,扫帚车间同意将工作岗位优先向她们倾斜。

  同时,驻村扶贫队伍通过广泛联系,拓宽了扫帚销路,现在扫帚车间订单爆满,吸纳了90余名妇女就业。在她们的带动下,村里“人人有事干”的氛围越来越浓。

在泽普县古勒巴格乡吐格曼贝希村,扫帚车间每年可生产扫帚20多万把。通讯员陈士兵 摄

  激发外出务工热情

  5月2日,家住叶城县昆仑小区的库尔班·肉孜电话繁忙,这两天他又接到一项装修工程订单。“大概需要十来个技术好的泥瓦工、涂料工.....”库尔班·肉孜盘算着,预计两个月能干完这个活,保守估计自己可以挣一万多元。

  然而,5年前,还在叶城县柯克亚乡阿其克拜勒都尔村务农的库尔班·肉孜,从未想过自己能干上装修承包。“我们村在山区,我虽然学过一些技术,但那时外出务工很不方便。现在搬到县城,又赶上乡村振兴,农村发展起来了,装修活也比较多。”库尔班·肉孜说。

  搬出大山,从务农转向建筑务工,刚开始库尔班·肉孜的收入并不高。塔里木油田驻村干部邀请专人培训,为他提供了技术深造平台,还帮他联系周边的装修“订单”,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通过打造库尔班·肉孜这样的致富明星,塔里木油田点燃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创业热情。

  记者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了解到,为帮助村民外出务工增收,企业还同步深挖内部市场就业潜力。截至2020年底,已陆续安排510名村民到油田上岗务工,人均年增收1.1万元。

塔里木油田的驻村点,绿色点缀着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讯员陈士兵 摄

  打造“一村一特色”

  5月2日清晨,伴着牛犊“哞哞”的叫声,库车市牙哈镇星光村村民努尔尼沙·海力力已经在棚圈里拾掇稻草、加饲料,忙得不亦乐乎。

  “科学化喂养让我掌握了牛的育肥方法,现在,一头牛能卖到2万到3.5万元。”努尔尼沙·海力力自豪地说。

  今年,塔里木油田紧抓“一村一特色”扶贫模式,找准“发展有前景、村民有增收”的落脚点,以特色化、多元化、市场化为方向,不断增加乡村产业附加值。

  星光村在促进养殖产业提档升级上采取“抓大不放小”的做法,有机结合牛羊集中养殖+家禽散养的模式,扩大养殖规模,推广科学技术,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塔里木油田驻莎车县乌达力克镇巴格买里村第一书记王开国踌躇满志,他准备将村里“一年一熟”的拱棚特色种植变为“一年两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增产增效。

  眼下,巴格买里村小麦绿浪翻滚,拱棚里的黄瓜、辣椒等缀满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乡村振兴路上,塔里木油田耕耘希望、播种梦想,在各驻村点绘出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新光景。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