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6日 09:4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观众在体验“VR探古城”。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供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 刘萌萌
“请准备好,我们要穿越到克孜尔尕哈烽燧……”5月12日,在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全景数字化展厅,讲解员排孜丽耶·艾散邀请观众戴好VR眼镜。顿时,大家眼前出现高高屹立在荒原之上的烽燧。随着手掌在感应区旋转方向,烽燧上的斑驳痕迹清晰可见。
通过三维数据采集、三维立体模型构建等数字化技术,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将乌什喀特古城、克孜尔石窟等文物遗址“搬”到了展厅,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遗址全景尽收眼底
“从转一圈就走,到逛完不想走。”排孜丽耶说,这是近两年观众来博物馆参观最明显的变化。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2018年起与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全景数字化展厅。去年10月,展厅内的“丝绸之路带入式互动展示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立刻成为网红打卡点。
展示系统包涵“丝路概览”“丝路大地形”两大全景体验剧情,采用航拍视角一一梳理古丝路历史脉络。“遗址数字化展示”模块将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和乌什喀特古城、阔纳齐兰古城等8处文物遗址全景还原,体验者可使用交互感知设备进行虚拟游览。
“观众可以穿越历史时空传送门,360度环游丝路遗址,沉浸在三维立体画面的环境中。”排孜丽耶说,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参观者可以把克孜尔石窟17窟、38窟内的壁画等遗址实景尽收眼底。
最大限度还原细节
走进克孜尔石窟第38窟复制窟正面的小门,举目望去,日天、风神、立佛、金翅鸟等壁画,栩栩如生……“虽然已看过上百次,但仍然会被一些细节所震撼。”排孜丽耶说,三维数据采集师康德俊是遗址复制品的“搬运工”。
“利用3D打印与数字印刷等方式,我们复制了石窟结构和壁画等文化元素。10平方米左右的壁画,扫描采集的数据量就达30G以上,约相当于20部高清电影。”康德俊说,不管是屏幕呈现还是高仿模拟石窟,“我们在色彩深浅、线条粗细等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力求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景象与石窟遗址一模一样。”
遗址的全景还原工作,让皮肤白净的康德俊整整在戈壁滩上待了3个多月,晒得黝黑。“对这些遗址三维数据采集后,进行激光扫描,再经过航拍和地面拍摄等步骤,每个遗迹可采集数百张高清图片。经后期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可最大限度还原细节,将遗址现场‘搬’到参观者眼前。”康德俊说,这些测量的原始数据将用于今后的分析和毁损修复,理论上能让文物“永生”。
参观就像实地考古
“让出土文物活起来,让逝去的场景再度显现,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陈列宣教科负责人唐炜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互相融通,加深了文物遗址与人的联结。”
在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历史老师黄长辉看来,运用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让博物馆“活”起来,让文物“动”起来,才能更好弘扬历史文化,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数字化展厅不但满足了我看文物、访遗址的需求,也给我备课、讲课提供了丰富素材。”黄长辉说。
“我们将继续完善丝绸之路带入式互动展示系统,将设计5面超高清环绕屏,加入手指与手势识别,支持毫米级别定位追踪及高刷新LED三维视觉呈现等。”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副院长唐霞说,后期,该院(馆)将让每个展厅都“活”起来。
“数字化让观众面对的不再是简单的参观,而像一场实地考古。”排孜丽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