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疆各地博物馆晒“镇馆之宝”

2021年05月19日 10:0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又是一年国际博物馆日

一座博物馆

就是一部城市发展的历史

新疆有92家博物馆

藏品十分丰富

尤其是各地镇馆之宝

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也是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

你知道新疆各大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是什么吗

让我们跟随各地博物馆推荐

一起探寻“国宝”背后的故事

NO.1

自治区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馆藏于自治区博物馆。图片由自治区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汉晋

  出土地点: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它是我国64件不允许出境的文物之一。1995年出土于尼雅遗址,整体呈长方形,以红、黄、蓝、白、绿五色丝线织成,从右至左分别织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并用汉隶织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国”指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所居的京畿及中原地区。这件文物一经发现,即刻引起轰动,并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中央王朝运用赠赐封赏措施,治理管理边疆地区的一个重要实证。

NO.2

吐鲁番博物馆

这幅伏羲女娲画像馆藏于吐鲁番博物馆。图片由吐鲁番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伏羲女娲画像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晋唐时期

  出土地点:吐鲁番

  博物馆推荐语

  吐鲁番陆续出土过上百幅伏羲女娲画像,一般出自夫妻合葬墓,用木钉钉在墓顶上,少数则折叠起来,放在墓主人身旁。伏羲左手握矩,女娲右手持规,规和矩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秩序的象征,表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他们人首蛇身、下身相绕形象,表达的应该是伏羲女娲阴阳交合,创造了人类,也是人们祈求生活安定、家族兴旺的体现。伏羲女娲画像是中原文化在吐鲁番传承的重要物证,展现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的历史,说明新疆与祖国内地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NO. 3

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馆藏于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图片由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回鹘文《弥勒会见记》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唐代

  出土地点:哈密

  博物馆推荐语

  它是1959年4月哈密一位牧民放牧时,在一棵大松树的空心洞里发现的,是一部融宗教色彩和文学创作于一体的戏剧文学翻译作品,国内外唯一完整的回鹘文写本文献。年代约在公元9至10世纪,写本高22厘米、长44厘米,共计有293页,由序曲和25幕正文构成。这件文物和吐鲁番发现的吐火罗文写本残卷,均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它的发现充分说明新疆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并大大提前了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的历史。

NO.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董本《西厢记》抄件现陈列于巴州博物馆。图片由巴州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董本《西厢记》抄件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元代

  出土地点:且末县苏伯斯坎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这件文物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由元代人手抄的《西厢记》,也是《西厢记》手抄本中年代较早的出土实物。该抄件残页是1986年一位牧民在苏伯斯坎遗址中无意发现的,经研究发现,年代约在“至元二十年”(1282年)前后,距今近800年,是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中、《仙吕调·赏花时》的抄本,讲述的是唐代一段凄美爱情故事,是当时戍边将士喜欢的读物。它的发现反映西域和中原在文化上的密切来往。

NO.5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

驼钮“常宜之印”铜印章现陈列于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图片由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

  镇馆之宝:驼钮“常宜之印”铜印章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汉代

  出土地点:新和县羊达克协尔古城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这枚印章呈方形,高和底座分别为3厘米,钮为卧驼,印文阴刻篆书“常宜之印”四字。两汉时期,随着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印绶制度推行到西域。中央政府颁赐给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官印有62方,其中一方为羊钮、一方为瓦钮,其余60方皆是驼钮。西汉时期,政府在龟兹设立西域都护府,唐代设立“安西大都护府”,龟兹一度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阿克苏地区除了驼钮“常宜之印”铜印章,还曾出土过“汉归义羌长印”、“李崇之印信”、狮纽“常宜之印”。

NO.6

和田地区博物馆

“元和元年”锦囊现陈列于和田地区博物馆。图片由和田地区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元和元年”锦囊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东汉时期

  出土地点: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元和元年”锦囊,鹿文锦制作,白绢提带。此锦囊在一定意义上是身份、权贵的标志,应该是用于存纳贵重物品的敛袋。“元和元年”即东汉章帝年号(公元84年)这是目前发现唯一汉代有纪年的织锦对目前出土的汉代织锦研究树立了标尺为学术界研究“汉锦”的图案、内容、风格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对认识和分析织锦的生产、贸易、使用、馈赠及随葬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NO.7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青花凤首扁壶陈列于伊犁州博物馆。图片由伊犁州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青花凤首扁壶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元代

  出土地点:霍城县阿力麻里古城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它的造型独特精美,整个壶看上去犹如一只昂首的凤凰,被牡丹、彩蝶簇拥着。元代,阿力麻里古城曾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王领地,从这件瓷器的造型和纹饰来看,它应该是元代皇室成员常用瓷器,它有可能是皇族赏赐给察合台家族成员的瓷器。元代青花瓷器,被誉为“国瓷”,它在烧制过程中,均是人为控制温度,工匠手工绘制纹饰。由于各种原因,元代青花瓷器遗存数量非常稀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收藏仅有上百件。

  这件文物目前陈列于伊犁州博物馆老馆,老馆处闭馆状态。在建新馆计划下半年开馆,届时文物将移至新馆展出。

NO.8

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

喀依纳尔二号墓地一号石人。图片由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喀依纳尔二号墓地一号石人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青铜时代

  出土地点:阿勒泰市喀依纳尔二号墓地

  博物馆推荐语

  这尊石人是切木尔切克石人中的典型代表,年代在青铜时代,切木尔切克文化是阿尔泰山脉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其主要文化特征是在墓葬前竖立石雕人像,而石雕人像身后则保存有较为完整的石棺、石围或石堆。阿勒泰地区共有一百多尊石人,石人以石为材,一方面是因为阿勒泰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料资源,取材便捷,反映出古代先民原始的萨满教信仰。此外,在石料上雕刻人面,有学者认为是祖先崇拜的象征,使石人具有守护、保佑的意义。

NO.9

喀什地区博物馆

三耳压花陶罐陈列于喀什地区博物馆。图片由喀什地区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三耳压花陶罐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北朝

  出土地点:喀什地区亚吾鲁克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这件文物纹样繁复而精美,图案充满异域风情,文物器型硕大,口部有蕉叶纹样,耳部有针叶纹,在耳口交接处各塑有一须髯皆张的“胡人”,颈部饰有联珠纹和卷草纹。在腹部中央有5组圆形图案,每一组图案都由一个头戴月形冠饰的“王者”,与一手举一宝物、一手持一壶双膝而跪的“供养者”组成。该陶罐制作技法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在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及新疆宗教演变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NO.10

博州博物馆

金饰件馆藏于博州博物馆。图片由博州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金饰件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汉代

  出土地点:精河县皇宫村土墩墓

  博物馆推荐语

  这件文物漂亮华贵,饰件上部是一个长方形玉石,包有一层饰有金珠的箔片,其中有5个金环,环下挂有5条编结的链,链下有套结的绿松石、玛瑙珠。焊接有金泡的锥形饰,上部两侧各有一对细孔。绿松石是北方游牧民族非常喜爱的一种石料,它具有招纳吉祥的含义。据该馆研究人员介绍,由于它是在墓葬地表清理中发现,它的“身份”和用途,还有待破解。

NO.11

塔城地区博物馆

红衣四口陶壶馆藏于塔城地区博物馆。图片由塔城地区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红衣四口陶壶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青铜时代

  出土地点:塔城市下喀浪古尔村

  博物馆推荐语

  这件文物采集于塔城市下喀浪古尔村。陶壶高36厘米,直径46厘米,手制圆口,平沿短颈斜肩,肩部有3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小口,直口直腹,小平底。壶身红色鲜艳,是迄今发现保存比较完整,器型又非常独特的陶制品。据文博专家推测,该陶壶在当时可能是储存粮食或盛酒用的器皿,也可能是用于祭祀的陈设品。这件文物的用途和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研究。

NO. 12

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博物馆)

贝乌40型钻机陈列于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博物馆)大院空地。图片由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贝乌40型钻机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20世纪50年代

  博物馆推荐语

  这台贝乌40型钻机,是20世纪50年代初引进的苏制钻机,钻井能力为1200米,提升能力为40吨。这种型号的钻机自从在油田上使用以来,一直是克拉玛依油田钻探石油的主力设备,它对克拉玛依油田早期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60多年来,几代克拉玛依人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坚定信念和“誓死拿下大油田”的万丈豪情,开展找油找气工作,陆续发现了数十个油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NO.13

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物馆

“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石碑陈列于昌吉州博物馆。图片昌吉州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石碑

  年代:清代

  出土地点:天池景区博克达山庙遗址

  博物馆推荐语

  从这尊石碑的碑首可以看出,级别很高。碑额为半圆形,红褐色砂质岩地,高60厘米,底长76厘米,厚17厘米。正面浮雕有二龙戏珠,为对称的两条彩绘龙,两条龙的头部相向对着一个带有火焰纹的圆球,中间题记为阴刻填红颜料篆书的“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碑文后附。这尊石碑的发现,为清代新疆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NO.14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博物馆

金奔马馆藏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博物馆。图片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博物馆提供

  镇馆之宝:金奔马

  级别:国家一级

  年代:战国

  出土地点:阿合齐县库兰萨日克墓葬

  博物馆推荐语

  这件文物外形精美,整体呈圆形,长4.6厘米,高4.4厘米,重12克,马儿前蹄弯曲奔腾,后蹄向后翻扬,造型夸张又栩栩如生。这件文物是从1989年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墓地中的被盗墓葬中清理而出,经考古人员研究推测,这件金器年代在战国,可能为一件装饰品,文物纹样艺术应该和斯基泰动物纹样艺术有关系。

  (这件镇馆之宝目前存放于克州文旅局,克州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开馆之后,文物将移至博物馆展出。)

每一件文物

都有一段不可替代的历史

有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新疆还有更多精美文物值得去发现

如果你是一位历史文化爱好者

不妨去新疆各地博物馆

通过实地参观

感受文化传承

体会历史变迁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