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0日 12:1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黄凌燕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这是赵一曼写给儿子陈掖贤的遗书,信中母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令参观者热泪盈眶。
这封家书,是正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展出的“铁骨柔情铸忠魂——抗战家书展”展品之一。近年来,博物馆共引进文物历史展、文化艺术展、主题展等40余项,将区外博物馆作为“延伸展馆”,把对方馆藏资源为己所用,建立起展览“超级链接”。
赵一曼写给儿子陈掖贤的遗书。图片由博州博物馆提供
文化大餐 润物无声
“红色家书,蕴含着很多感人的故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可以从中体会到革命前辈的家国情怀。引进这个展览,满足了博州干部群众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部分需求。”博州文旅局副局长王吉说,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在2020年6月成功举办了线上“抗战家书展”,博州博物馆在多方帮助下引进了该展。
展览展出代表性人物家书共20件。有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前三天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有张自忠在抗日阵前写给部下兄弟的嘱托,也有年轻的八路军军官史钦琛留给母亲的深深牵挂。
“此次展览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程,不仅回顾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更让观众从中感受到先烈崇高的人格。”博州博物馆副馆长新华说,4月27日开展以来,截至5月12日,共有127个团体1.5万余人次参观。
“看着这一封封家书,我感受到了先辈们血浓于水的柔情,更感受到了他们满腔的爱国热情。”博乐市第7小学语文老师茹仙古丽语带哽咽。
“我们还将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合作,引进‘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工农红军标语展’,在今年7月1日展出。从荆门市博物馆引进的‘古楚遗珍——郭店楚简特展’正在筹备中。这一年,博州观众不缺文化大餐。”博州博物馆馆长卫荣萍介绍。
观众参观“抗战家书展”。图片由博州博物馆提供
超级链接 引展扩容
博州博物馆围绕本地历史文化,固定设有民俗和历史两类展。“如果没有新元素加入,观众总会觉得缺少新鲜感。”博州博物馆陈列科主任葛丽说。
面对本地相对单一的文化资源,“从区外引进高水平展览,既能让博物馆对观众有持续吸引力,还能让博物馆‘扩容’。全国各地的精品展就像是我们的‘超级链接’,让博物馆的内容丰富多彩、时时更新。”新华说。
今年年初,该馆引进南阳唐王府博物馆发起的“牛气冲天——中国牛文化百馆联展”,丰富的历史文物、精美的艺术作品,短短两个月吸引了5000人次进馆参观。
2019年,博物馆和马鞍山朱然家族墓博物馆合作举办了“凝固的汉风——汉画像石拓片展”,引进云南“哈尼服饰文化展”、福建“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展”等,共吸引了15万余人次前来参观。
“这些年举办的精品展、特色展,既拓宽了本地观众的视野,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入人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力量。”卫荣萍说。
博州实验中学一直把博物馆作为立德树人的“第二课堂”,要求学生定期到博物馆“打卡”,还在国庆等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参观。该校副校长牟宏深有感触地说:“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观看博物馆里的丰富展品,能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家乡的美好、祖国的伟大,育人于无形。”
技术升级 体验多元
优质展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但老旧的场馆设施、多年不变的陈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展需求,也给博物馆带来了“压力”。
“引进的好展览,要有好的展陈方式,才能最大化发挥作用。今年我们计划改造二楼历史厅,引进科技化的声光电设备,将会让大家耳目一新,”卫荣萍说,“我们还计划用VR技术将馆内文物和考古发掘现场结合,用数字化技术还原土尔扈特东归场景,增强观众的体验感。”
为了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博州博物馆拍摄一系列介绍馆藏文物的小视频,《这个“金饰件”是谁的》发布在博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上,向公众介绍了馆藏一级文物“金饰件”的“前世今生”。让文物“上网”,“讲述”自己的故事,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虽然博物馆存放的是“过去”,但更要着眼于未来,”卫荣萍说,“先进的展陈手段、数字技术的运用结合文创产品,让博物馆‘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是博州博物馆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