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新疆答卷】弘扬脱贫精神 接续努力奋斗

2021年05月23日 12:28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村民在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和田晨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万寿菊(摄于2020年9月20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邹懿摄

  【编者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对口援疆省市的无私援助下,天山儿女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出了脱贫攻坚的壮丽答卷。现在的新疆,现行标准下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了“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目标。

  在脱贫攻坚一线,有许许多多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的干部,他们敢打敢拼确保了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完成。在自治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受表彰的乡镇干部。他们正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行动。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讲述如何践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阿克陶县人大副主任、玉麦乡党委书记郭健:

  拓就业渠道 迎小康生活

  玉麦乡曾是阿克陶县的深度贫困乡。从2003年开始,玉麦乡农民就开始了外出务工。十几年来,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从最初单纯的打零工到现在的制造业、餐饮业、美容美发业、交通运输业……很多行业都有了玉麦乡人的身影。

  2020年,玉麦乡通过转移就业实现了户均增收3000元,今年这个数字有望提高到4000元以上。就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今年预计玉麦乡仅疆外就业人数能达到1000人以上。

  越来越多的玉麦乡人走出了农村,他们不仅钱包鼓起来了,视野也得到了开拓。现在,玉麦乡人在一起讨论的不再是谁家养了几头牛、几只羊,而是哪里的工作收入更高、收获更大,在哪里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手艺。在我看来,这才是转移就业给他们带来的最大财富。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就业是民生之根本,我们不仅要帮村民找合适的就业岗位,让就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更要让“务工团”带领村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整理)

  和田市吉亚乡党委书记程毅:

  强特色产业 村村有发展

  我们以非常的决心和魄力、明确的思路、精准的举措,啃下了脱贫攻坚“硬骨头”,吉亚乡19个贫困村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3294户退出。截至2020年底,吉亚乡农民人均收入1.1万元,实现5865户11075人稳定就业,这些成绩使得吉亚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将以和田地区实施的“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集群为方向,做精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努力将吉亚乡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我们接下来最想做的事。今年,我们将完成70余万只种兔、200万个菌棒、2万羽种鸽、4万余只鹅、8万只羊、2156座设施农业大棚等特色种植养殖,做精一产;以传统手工业、水泥制品、食品生产、木材加工、建材生产等28家各类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做优二产,丰富产业结构;以艾德莱斯绸特色手工艺观光景区、大漠胡杨景区、沙漠明珠水上游乐园、特色餐饮等观光旅游消费产业为基础,做强三产。在创新发展模式、健全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带动产业就业双向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此外,依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持续深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确保乡有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村有配套产业支撑增收,全面推进全乡一二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整理)

  岳普湖县阿其克乡党委书记张庆国:

  调动积极性 户户能增收

  2019年,我们通过发展“三果一花”(红枣、新梅、无花果、金银花)主导产业,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300元,有效解决2567户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各村“五通七有”全达标,实现整乡脱贫。

  2020年,通过强化9个扶贫车间运营管理和林果业提质增效,新建3个牛场,壮大二三产业,全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无一户致贫返贫。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后,如何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我们全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稳粮、优棉、增菜、促经、兴果、强畜”思路,全力抓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持续扩大“三果一花”种植规模,确保人均拥有1亩红枣、1亩新梅、1亩无花果、1亩金银花、1头牛、2只羊、5只家禽。

  同时,按照定人定责要求,紧盯重点难点问题,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干部包户,每人“四个一”(一片金银花示范园、一亩实验田、一户示范户、一个亮点工作)措施,持续加强服务管理,确保增产增收,实现一产年人均增收5000元。实施“一企一策”培育措施,年内新建500万元的培训基地1座、1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园1家、改造提升扶贫车间10个,安排专职干部开展服务指导,不断提高产能、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二产收入,力争年人均增收2000元。

  今年,力争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整理)

  莎车县墩巴格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肉孜阿洪·吐尔地:

  培育示范村 形成新优势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莎车县墩巴格乡党委当前的首要工作。

  我们将充分利用巩固提升5年机遇期,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走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在不断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努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精细化、高端化。

  拓宽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有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人均增收800至1500元。

  利用现有的保鲜库做好与企业的对接,通过墩巴格乡农产品配送中心,打造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对特色蔬菜进行分拣、初加工、包装、配送等,辐射县内餐饮企业和农贸市场。

  打造墩巴格乡叶河观光带、休闲公园和农家乐,改善村民的生活休闲环境,带动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依托莎车欧丹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企业,把我乡的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依托墩巴格乡村办工厂,打造农牧民技能培训基地,让广大群众掌握服装、电子、食品生产加工相关业务技能,为扩大就业稳定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整理)

  乌什县阿恰塔格乡党委书记任锋:

  党建为引领 发展有动力

  2019年脱贫摘帽后,为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乌什县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举措。

  在阿恰塔格乡,我们实行两级书记一起抓,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

  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增强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七个一”工程。

  其中包括,管好“一片林”,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对全乡4.75万亩核桃加强水肥投入、病虫害防治,提升林果产量和品质;养好“一栏畜”,不断提升全乡畜种品质,实现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用好“一排房”,全乡13个村,其中9个村新建创业产业园,为贫困户提供经营场所,创业增收;输送“一批人”,加大就业稳岗力度,保障稳岗率,确保“出得去、稳得住、能增收”,做到劳动力应转尽转,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种好“一篮菜”,引导老百姓转变传统种植观念,100座蔬菜大棚种植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管好“一棚菌”,黑木耳种植户年均增收6000元;建好“一个厂”,结合现有的4个村办工厂增加村集体收入,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大开方便之门。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贺江整理)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乌拉尔别克:

  发展畜牧业 增收路更宽

  我们全力以赴带领全乡人民,于2020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6户1504人全部脱贫,年人均收入达到15292元。

  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牲畜品种改良,确保每年牲畜最高饲养量在9.5万头(只)以上,每年牲畜出栏在4.5万头(只)以上。同时,积极探索依尔喀巴克村牧草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确保全村208户村民切实参与分红,全力巩固畜牧养殖业脱贫成效,实现通过牲畜品种改良、组群放牧、入股分红等带动农牧民增收。

  今年,我们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着重提高羊的繁殖率,引进多胎羊品种养殖及技术,在养殖户中率先推行羊的“两年三胎”繁育模式,以技术指导和政策补助推动“两年三胎”养殖模式,制定养殖补助办法。同时,依托一二三产业全力发展,全面调整产业结构,让农牧民持续增收,实现年底人均收入同比增长5%。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从此,我国促进乡村振兴有法可依了。我们将认真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吃透乡村振兴促进法,让博斯坦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法治引领作用。

  (通讯员 孙晓雯整理)

  伊宁县萨地克于孜乡党委书记吴晓燕:

  旅游+农业 打造环线游

  前不久,我去了位于伊宁县萨地克于孜乡下萨地克于孜村的智能温室,黄色的万寿菊、红色的一串红、彩色的三色堇次第绽放、娇艳动人。温室里干净明亮,有供游客休息的休息区。这是我们乡发展农业特色游产业的一部分。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我们乡按照“一园一节三基地”打造旅游环线。“一园”是指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伊宁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景区,“一节”是指每年一度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三基地”是指香料花卉基地、苗木基地和葡萄采摘基地。

  现在,村民的房子越盖越好,有的村民开起了民宿。每年6月,在下萨地克于孜村,游客观赏完5000亩薰衣草和洋甘菊花田后,走200米左右便能到达智能温室。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选购各类花卉,还可以在我们打造的民宿一条街吃饭和住宿。2019年我们举办了乡村文化旅游节,有的民宿一天就挣了两万元。目前,全乡旅游产业可以带动500多人增收。

  乡里各方面发展有了一定成果,但距离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利用两三年时间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整体面貌,真正实现生态宜居,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整理)

  和硕县乃仁克尔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道·欧其尔:

  推转型升级 促绿色发展

  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和硕县乃仁克尔乡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严格控制上山牲畜数量,走舍饲养畜、合理放牧的路子,推进现有畜牧业发展养殖方式由“分散放养”向“放养+圈养”“集中圈养”转变。

  2020年,我们按照“公司+农户”发展思路,发展庭院种植养殖,全乡27户牧民发展庭院养殖,257户牧民发展庭院林果种植;落实小额免息贷款资金410万元,解决了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投入扶贫资金65万元,组织开展保安、刺绣、烹饪等专业技能培训,328名具备就业能力人员全部实现就业。实施各类产业项目18个。积极落实生态扶贫政策,将106户纳入草原奖补范围,户均增收3.3万元以上。

  我们正立足村庄特色资源,探索“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模式,引导村民发展农(牧)家乐,扶持农户经营特色餐饮、牧家生活体验等项目。2021年,力争新增农(牧)家乐10家。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整理)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