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博物馆的N种方式⑦】喀什博物馆:每一件展品都有好故事

2021年05月26日 09:18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喀什博物馆内景(摄于5月18日)。

观众在喀什博物馆参观(摄于5月18日)。图片由喀什博物馆提供

  【文化视点】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阿比拜

  “你们不知道吧,在很久以前新疆就有了租地合同。这是在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出土的白向宜租葡萄园契,说的是一个名叫白向宜的人,为了扩大葡萄种植规模,跟别人订立租地合同……”5月18日,解说员阿力米拉·艾合买提在喀什博物馆二楼展厅里给前来参观的小朋友讲解。

  “每一件展品,都有好故事。提升博物馆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才能帮助参观者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喀什博物馆负责人何杰说。当天,喀什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仅1个小时,就吸引了200多人前来参观。

  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喀什博物馆现有《昆仑流域、古道遗珍——喀什历史文物陈列》《中国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专题陈列》等4个陈展。走进这里,就像是开启一场时空旅行,博物馆一端连着历史,另一端接着今天。

  该博物馆拥有藏品53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3件(套),每一件背后都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喀什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叶宝平说:“我们光讲展品的大小、形状、出土年代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每一个展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表达出来,给观众以知识、思考和启发。”

  “比如疏附县乌帕尔乡采集的马鞍形石磨盘,类似的石磨盘在我国山西下川文化遗址、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这反映了当时喀什地区与中原地区有文化交流……这样的知识,我们都可以通过展品讲解给观众。”叶宝平说。

  为了能让自己的讲解更加生动,叶宝平还常会把研究人员在考古现场有意思的经历和文物出土时的状况穿插到讲解中,让许多过去并不关心文物和考古的观众渐渐“路转粉”。

  新科技手段让展品“活起来”

  在试运营期间,喀什博物馆在线上举办了一场“与你心中的文物合个影”活动,还开启了线上征集文物卖萌表情包活动。

  “网友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大家给原本‘高冷’的文物设计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表情包,这让我们也更加坚信,一定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网络的传播效应,改变大家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何杰说。

  在试运行期间,喀什博物馆一直都在“云上”开展各种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在线发布展览资源、藏品信息等。开馆当天,博物馆还开启了投影互动区域,通道两面各种文物不断闪现,观众不但可以近距离放大欣赏文物,还能与自己喜欢的文物合影留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个‘活’字,说透了方法。”何杰说,下一步,博物馆还将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让博物馆更好地走近大众,尤其是对青少年观众,文化的场景可以激活他们的感官,将孩子们的兴趣凝结为成长的钥匙。

  因人施讲让展览走入人心

  阿力米拉的解说词有很多版本。“这个是为小朋友准备的,我把专业语言转换成孩子们熟知的一些人物故事来讲;这个是给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群准备的,我增加了更多外延知识……”阿力米拉说。

  喀什博物馆组建了一支优秀讲解员队伍,为了做到因人施讲,他们每天都会学习历史、民俗、艺术等知识,阿力米拉就是其中之一。“讲解时只有站在观众的角度,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描述器物,才能让人们走进博物馆的同时,让展览走入人心。”阿力米拉说。

  喀什博物馆还开展了公益讲座、儿童手工活动等,让观众观展的同时还能感受更多服务和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进一步拉近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让博物馆以及藏于其中的文化,与我们的生活越走越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是静默千年的文物,还是匠心独运的其他展品,都将助力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何杰说。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