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后,他们的“接力赛”这样跑

2021年06月07日 10:3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莎车县英吾斯塘乡英吾斯塘村,村民在采摘万寿菊(2020年7月10日摄)。当地通过种植万寿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在洛浦县和天下鸽业有限公司的鸽繁育厂里,工作人员查看观赏鸽生长情况(3月25日摄)。该公司于2018年1月成立,现已建成和田地区最大的良种鸽繁育基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5月15日,在叶城县红石榴馕产业园生产车间,阿布都热合曼·木提吾拉熟练地用馕托将一个个馕坯拍在坑壁上。不一会儿,馕坑里就飘出诱人的麦香。

  馕的香,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的幸福味道。

  阿布都热合曼是该县伯西热克乡斯也克村农民,原先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8月,馕产业园建成投产。经过培训,他成为第一批打馕师傅,每月工资2500元。

  “产业园带动了1150人就业。”该产业园经理木合塔尔·艾木都拉说,“投产时招收的员工一大半是贫困户。现在他们早已脱贫。”

  推动贫困人员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是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以来,全疆各地州市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摆脱贫困的群众,在新的起点向未来的美好生活大步迈进。

  政策护航 生活向前

  48岁的哈斯耶提·图如普当护林员之前,一家三口种了12亩地,人均年收入在4500元至5000元之间,有返贫的可能。

  在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幸福村,像她这样有返贫可能的还有几户。2020年12月,乡政府把这几户人家列入动态监测“黄色预警”,为他们提供了护林员公益性岗位。

  “当上护林员后,我家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万元。”哈斯耶提说。

  2020年12月,我区依托防返贫防致贫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建立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根据脱贫户、一般户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其电子档案显示为“红橙黄绿”四种颜色。根据颜色不同,实行分级预警,动态帮扶,对脱贫户、一般户,因学、因病、因灾、因失业等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早受益。

  5月,喀什地区泽普县桐安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绿树成荫,一幢幢安居房整齐排列。

  2018年,1149户农牧民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搬迁到这里。作为整体搬迁乡的桐安乡,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9年,我区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40146户16.94万人喜迁新居。2020年,自治区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措施,对安置区建设予以项目和资金支持。搬迁农牧民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

  就业,是促进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伽师县工业园区,50余家企业吸纳就业人员7000多人,其中有2900多人原先是贫困人口。

  “我现在管理50多人,月工资2800多元。”在一家服装企业工作的库尔班尼沙·阿布力米提凭借努力成为组长。她说,他们夫妻俩都在园区企业上班,收入很稳定。

  2020年3月,自治区制定出台24条措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其中重点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今年以来,自治区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扶持项目建设,强化财税金融支持,推动脱贫户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实现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接续奋斗 接力发展

  发展设施农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在拜城县大桥乡阔纳买里村,村民帕提曼·吐尼亚孜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在乡里举办的培训班上,他学习了火龙果、芭蕉、柠檬的种植技术,之后在村里扶持下建了一座温室大棚种火龙果。短短两三年时间,他的腰包就鼓了起来。

  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阿恰墩村,2020年,由于管护不到位,村民阿布都克里木·热依木家20亩红枣产量不高,影响了收入。

  为提高果园管理水平,麦盖提县组建了140支、总人数为2376人的林果业技术服务队,上门为群众服务。

  目前,喀什地区已建成“自治区有专家组、地区有团队、县市有骨干、乡有技术员、村有明白人”的五级林果技术服务体系。

  “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林果产业工作站副站长翟鹏鹏说。

  3年前,和田市古江巴格乡赛克散村村民麦提阿卜杜拉·艾合麦托合提是村里的贫困户。3年后,他不仅还清了银行的5万元贷款,还存了几万元钱。

  赛克散村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为了让大家持续增收,“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决定扶持村民成立奶牛合作社。

  “政府给我们投入了100多万元,扶持力度很大。”合作社理事长阿不都木塔力甫·马木提说。

  麦提阿卜杜拉把奶牛托管后,把15亩土地也流转了出去。因为是贫困户,夫妻俩被合作社优先聘用,每个月合计收入四五千元。

  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约麦尔江·艾比布拉说:“我们按照要求,保持原有的扶贫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实现已脱贫人口的持续稳定增收。”

  新生动力 赋能未来

  5月30日,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新疆站在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更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新的历史起点上。

  “大家好!这是恰玛古粉,营养价值很高……”5月29日,在柯坪县国家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直播间,阿恰勒镇吐拉村恰玛古种植户色买提·沙拉木通过直播平台,向“粉丝”推荐恰玛古产品。

  2020年7月,参加村里举办的第一批电商培训班后,色买提通过直播平台帮助村民卖掉了大批恰玛古。

  “柯坪县2019年退出贫困县,我要用好网络平台,帮助全村人致富。”色买提说。

  快速兴起的农村电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2020年,阿克苏地区直接从事电商产业的人员超过1.8万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

  墨玉县天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高忠来自四川。2018年7月,他在墨玉县政府支持下投资8000多万元养殖獭兔,1年半左右就收回了成本。

  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在墨玉县,他有足够的土地和空间建起一条集肉兔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皮草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熊高忠在四川、山东、河南、内蒙古都发展过养兔业,但很难覆盖整个产业链,原因是“前端扩大养殖规模难”。但在墨玉县,政府推动产业脱贫,希望有合适的产业帮助农户致富,这个想法和熊高忠一拍即合。政府扶贫基金入股墨玉县天将实业有限公司,每年按照8%的比例给农户分红,同时为农户免费发放獭兔和饲料、提供技术培训、建设兔舍等,这样每户农户每年至少有1.4万元收入。

  有了足够多的兔子,再配合加工业,该公司出产的冻鲜货、肉干、皮草等商品便源源不断从新疆送到了全国。

  新起点焕发新活力,新动力推动新发展。

  “有了‘红本本’,年年能分红。”5月19日,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村民刘新花拿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权证开心地说。

  2016年,小渠子一村被确定为自治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村里成立了全疆首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407位村民成为合作社股东。2020年底,合作社资产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户均分红近万元。

  “目前,昌吉州已在全疆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州463个行政村都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近70万农牧民成为股东。”昌吉州党委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鲁志荣介绍,2016年以来,昌吉州探索形成了资产增值型、资产分红型、资产扩张型3种改革模式。目前,这项改革工作已圆满完成。

  “到2020年底,昌吉州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累计分红4000余万元。昌吉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鲁志荣说。

[责任编辑: 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