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6日 10:5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
“负责文物征集工作这些年,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让人铭记的故事。”6月2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物馆工作人员胡晓云告诉记者,仅今年,就有人捐赠了新石器时代的玉斧,有人送来青铜时代的箭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让这些宝贝回归博物馆,向更多人讲述历史,这才是文物的价值所在。
为进一步充实博物馆藏品,使散存民间的历代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昌吉州博物馆从2014年至今,每年都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征集与昌吉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物和藏品,丰富馆藏和陈展内容,研究和弘扬地域文化。
昌吉市民参观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物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晶晶摄
7年向社会征集文物1333件
昌吉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06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38余件,集中展示了天山北麓自石器时代至近代以来的历史。
“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是我们文物收集的一个重要渠道。”昌吉州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王晓梅介绍,每年的征集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征集结束后该馆会先邀请相关专家鉴定文物真伪。对于符合博物馆展陈需求的文物,会由工作人员和持有人议价,协商一致购买。通过这种方式,该馆7年来共征集1333件文物和藏品。
“清代历史展厅里那个布满裂纹的清代瓷盘,就是通过征集得来的。”王晓梅说,民间流散或收藏的文物种类繁多,征集活动不但可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防止文物流失和损毁,同时也可扩大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丰富陈列展览实物。
文物征集也引来热心群众前来捐赠。捐赠玉斧的张先生曾从事地质勘探工作,上世纪70年代,他作为下乡知青,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拉运土方时,挖出了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便一直留在身边。“他对木垒有很深的感情,看到文物征集令之后,将‘石头’捐赠给了我们。经鉴定,这是一块新石器时代的玉石斧头。”胡晓云说。
该馆展览陈列部负责人高东对张先生捐赠时的一番话记忆犹新:“老人说,文物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脉,让文物得到最好的保护、最大限度体现历史价值,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老人觉得,比起放在他身边,这样的老物件放在博物馆更能发挥作用。”
1元淘到的老物件成为一级文物
昌吉州博物馆进门处微缩霸王龙、马门溪龙模型吸引了很多孩子。“昌吉的恐龙化石资源很丰富,奇台县恐龙沟发现了120余具恐龙化石。结合这方面内容,我们在门口设置了恐龙时代展区。”王晓梅说。
除了恐龙化石资源丰富,昌吉还是新疆发现青铜时代遗址最多的地区之一。“这就不得不说说我们馆一把‘有故事’的青铜时代管銎斧。”高东说,上世纪90年代初,博物馆老馆员徐桦林在逛旧货市场时,发现一个像锄头一样的铁器,他从色泽和材质上分辨出这个是一件青铜时代的文物,就花1元钱买了回来。文物定级时,这把管銎斧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管銎斧。图/昌吉州博物馆提供。
偶得毕竟是少数,该馆馆藏文物大部分来自州内考古发掘现场的考古移交。如馆藏“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石碑,就是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天山天池景区博克达山庙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结束后,移交给昌吉州博物馆的。
征集革命文物丰富红色资源
从去年开始,昌吉州博物馆特别提出要收集革命文物,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丰富的红色资源。
走进昌吉州博物馆3楼,正在紧张筹备中的“新疆历史名人展”将于6月下旬与观众见面。“我们新征集到的革命文物,将陈列于名人展革命烈士展区。”高东说,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有着感人的故事,折射着永放光芒的革命精神。每一件征集来的革命文物背后,都反映了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的深刻铭记和参与其中的光荣自豪。
王晓梅说,博物馆就是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的地方,今后要进一步用好馆藏文物,用更多更好的展览,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昌吉,了解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