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行业巡礼 林业】山川更美 家园更绿

2021年06月08日 10:1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俯瞰阿克苏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林区(5月1日无人机拍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数说林业

尉犁县农村公路两侧沙漠中的胡杨林绿意盎然(6月4日摄)。 李飞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栽下一株株树苗,守护一座座青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林业和草原部门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通过国土绿化、“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使森林资源总量逐步增加。

  国土绿化建设成果丰硕

  新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地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新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国土绿化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绿色幸福感”。

  5月的阿克苏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林区枝繁叶茂,苹果树、核桃树、香梨树等长势良好。谁能想到,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戈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扭转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1986年起,阿克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开始在柯柯牙开展国土绿化,先后组织植树近400万人次,进行40余次绿化造林大会战,在柯柯牙筑起了一座集生态林、经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林果种植业。

  “我小时候,柯柯牙一到春季就黄沙漫天。上学后,父母和老师每年都组织我们去植树,柯柯牙绿化面积越来越大,一片一片的树木连起来,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如今,我在柯柯牙开起了农家乐,年收入十几万元,日子越过越好。”阿克苏市民李洪荣说。

  如今的柯柯牙造林面积达120多万亩,成为世界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也是新疆持续推动国土绿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期间,新疆通过实施大规模人工植树造林,累计完成造林1476.9万亩,义务植树1亿余株,国土绿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三北”工程守护农业生产

  农田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改善新疆农业生产状况、保障粮食稳产增收、改善地区气候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农业生产的“绿色卫士”。

  在博湖县博斯腾湖乡,当地干部群众每年都会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一排排整齐的林带,成为抵御风沙、保护水土、守护农业生产的绿色屏障。

  博斯腾湖乡是博湖县农业种植大乡,拥有耕地12万亩,但因沙漠跨境而过,每到春季沙尘漫天,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

  “如今有了农田防护林,我们的庄稼得到了保护,收入也有了保障。”博斯腾湖乡闹音呼都克村村民张克增说,自己承包了1200亩地,得益于农田防护林的保护,连年都有好收成。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国家为改善“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生态环境而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在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40多年里,新疆累计植树约7000万亩,推动新疆人工绿洲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新疆95%的耕地受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庇护,一个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为新疆农牧业连年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退耕还林保生态促增收

  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出来,改善生态。2000年,新疆开始在风沙、盐碱危害严重、生态区位重要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761.83万亩,荒漠区域缩减近4万平方公里,42.36万户农户从中受益。

  奇台县西地镇位于奇台县北部沙漠边缘,是个风沙侵害严重的地方。新疆实施退耕还林后,西地镇将沙漠边缘的农田全部退耕还林,种植了防风固沙的梭梭林,锁住了风沙,让沙漠披上了绿装。同时利用栽植的梭梭接种大芸,不仅实现了防沙固沙、绿化土地,还为农户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在奇台县东湾镇根葛尔村,村民们利用退耕还林资金,在退出来的耕地上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好转,还优化了种植结构。

  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新疆布局六大区域,包括环塔里木盆地防风固沙区、准噶尔盆地绿洲防护区、伊犁河谷风沙治理区、吐鲁番—哈密盆地防风固沙区、山区丘陵25度以上坡耕地水土保持区、重要江河湖泊水源涵养区,使一大批贫瘠土地上的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目前,新疆正在深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57万亩,为全面筑牢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