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7日 09:2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麦盖提县防风固沙生态林(6月1日无人机拍摄)。2012年秋,麦盖提县启动实施塔克拉玛干沙漠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在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张建军摄
在麦盖提县城周围,林海面积正在逐步扩大(6月1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麦盖提县积极植树造林,向沙漠要绿色,为家园筑屏障。 张建军摄
麦盖提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2010年以前,每到沙尘暴来临的季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流沙就会侵蚀直线距离只有7公里的麦盖提县城。在麦盖提县城周围,林海面积正在一点点扩大。多年来,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带领36名干部职工常年驻守治沙一线。如今,麦盖提县已累计完成沙漠造林41万亩,在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李行
沿着麦盖提县一直向南,走着走着就进入了一片林海,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尽头,这里便是麦盖提县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
5月10日,记者走进这片沙海之上的“绿色海洋”,见到了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听这个退伍老兵讲述多年来沙海植树的心路历程。黝黑发红的面容,是殷红海常年在沙漠烈日下奔波的印记。一提起自己的工作,他憨厚地笑了起来:“我就是一个种树的,这辈子就干一件事,种树!”
“我就想干这件事”
2014年初,殷红海从部队转业到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工作。当时政府鼓励农民建小拱棚种植经济作物,殷红海负责一个村的小拱棚推广和种植工作。初到乡镇,殷红海对新工作充满热情,在村里尽心尽力地帮助村民建小拱棚,种植西瓜。
殷红海看着种下去的西瓜苗一天天长大,心里分外喜悦。然而这一切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给毁了。
沙尘暴袭来时的景象,殷红海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我站在村里,看着沙尘暴从远处翻滚着过来,连忙叫村民一起去固定小拱棚上的塑料遮布。可还没等人反应过来,沙尘暴已经铺天盖地刮了过来。刹那间,狂风呼啸、黄沙漫天、遮天蔽日,一米开外什么都看不见,脸被沙子打得生疼,眼睛更是被风沙迷得睁不开。”殷红海和村民拼了命地想护住小拱棚,但还是没保住。
“短短10分钟,塑料遮布、树枝、西瓜苗都飞上了天。再一看自己的手,指甲盖掉了都没觉得疼。”多日的心血没保住,殷红海心里难过极了。等到沙尘暴过去,殷红海走进一户村民家里,查看受损情况。“男主人正在用棉被堵窗户,只能看见他满口白牙,其他都已经看不清了。孩子被沙尘暴吓得哇哇大哭,脸上的眼泪淌成了两道泥巴水……”这一幕让他心中十分酸楚,久久挥之不去。
从那时起,想要改善当地环境的愿望就深深埋在了殷红海心里。
其实,早在2012年秋季,麦盖提县就启动实施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在村里没干多久,殷红海调任克孜勒阿瓦提乡副乡长,负责本乡植树造林工作,开始参与防风固沙生态建设工程。这正合了殷红海想要种树的心思,虽然防风固沙工作十分辛苦,但他一头扎了进去,当年便带领全乡群众种了6000亩生态林。
2016年,殷红海接任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副主任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经常连续十天半个月吃住在沙漠中的基地里。妻子看他整天顶着烈日在沙漠里奔波,心疼得直掉眼泪。他安慰妻子:“虽然辛苦点,但我就想干这件事。”
殷红海说,他看到一户人家的房子被沙子埋了一半,住户已经搬走,只留下残破不堪的空房。可两年后他再经过此地,惊喜地发现那户人家重新修缮房子,又搬回来了。这件事对殷红海触动很大,更加坚定了“与沙斗”的决心,“我们就是要和沙漠争地盘,沙进人退,人进沙退。治沙造林是改善生存、生产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功德无量。”
沙漠种树不容易
5月20日,和往常一样,殷红海顶着烈日,在沙漠里查看今年刚种的梭梭、新疆青杨、沙枣树苗成活情况。南部造林区今年要完成11万亩的植树造林任务。完成后,将与麦盖提县东部38万亩造林区相连,构成一道绿色屏障。另一个50万亩造林规划将在2022年启动。
在一棵梭梭跟前,殷红海蹲下身,仔细查看发芽情况。“估计这些树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殷红海满意地笑了。
“沙漠里种活一棵树不容易。”2012年秋季,麦盖提县100万亩造林规划实施时,许多群众信心不足。沙漠里能不能把树种活?大家心里有疑虑。第一年栽下的新疆青杨,虽然发了芽但是不生长,形成了“僵苗”“老头苗”,第二年情况依旧。殷红海参与植树造林工作后,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树苗成活率更是老大难问题。
树苗为什么会僵而不死?在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许多专家后,殷红海分析,沙地贫瘠,含碱量大,导致树苗不能生长。他试着给树苗上肥、补充微量元素……令人惊喜的是,树苗开始生长了。
解决了树苗生长问题,病虫害又出现了——吉丁虫喜欢钻到青杨树干里,在外面打药没效果。殷红海和同事想了很多种办法,最后用胶、泥土、药混合到一起,将虫洞堵死,终于把虫害解决了。
经过多年摸索,殷红海总结出一套提高树木成活率的经验:先要保证种树质量;树坑直径要达到80厘米,种时放100克磷酸二铵、300克复合肥、5公斤营养土;种下树苗后,踩一踩再提一提,“三踩两提”才能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不同的树种,需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化管理,精准施肥、精准轮灌以及病虫害防治,才能使树木健康生长。
在殷红海和同事的精心呵护下,树苗成活率在逐年提高。“近3年来,树苗成活率基本达到90%以上。”他说。
点沙成金富农民
近9年的耕耘,让沙海渐渐铺上了绿色,也让麦盖提县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风沙天气由2010年以前的每年150多天减少到现在的50天以下,年降雨量由2010年的53.6毫米增加到110毫米。
今年刚种下新树苗的4.6万亩林区里,青杨、沙枣树苗才刚刚冒出小芽,梭梭才二三十厘米高,这里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林区,但已经能看见成群的野鸡在觅食。每棵青杨和沙枣的树根处,都被铁丝纱网包了起来。“如果不把树苗的根部保护起来,会被野兔、黄羊啃坏。”殷红海说,这几年生态环境好了起来,林区里随处可见的动物,除了野兔、黄羊,还有狐狸、鹰和马鹿。
进入5月,梭梭林里套种的大芸进入收获期,殷红海开始组织村民对开花的大芸进行采种,精选留种用于明年的接种。不断在沙海播绿的同时,殷红海也在不断探索沙海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的路子。“大芸是一种长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必须与梭梭套种。种植大芸不仅治沙,还能让农民增加收入。”殷红海说。
2018年开始,麦盖提县将生态林建设与脱贫工作相结合,在种植梭梭时套种大芸,到2020年,大芸种植面积已达到4.5万亩。县里将大芸收益统一分配给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共采摘了约3万亩大芸,贫困户每人拿到了近1000元种植收益分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走上向沙海要经济效益的路子,殷红海的脚步就再也停不下来。在种植生态林的同时,他带领农民种下了苹果、新梅、石榴等6000亩经济林;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鼓励农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在沙枣、青杨的混交林里,养鸡、鸭、鹅、蜜蜂。通过以林养林、以林富农,麦盖提县打开了一条沙漠治理、沙产业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生态扶贫新路子,以“绿色”为底色,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防沙治沙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富民工程,不但让沙漠绿起来,又能让农民富起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就是这样的景象吧。”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殷红海欣慰地说。
记者手记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李行
5月初,记者来到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区。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刚刚种下的青杨、沙枣树苗都冒出了新芽,孕育着无限生机与希望。
麦盖提县面对占县域面积90%的沙漠,如果不进行治沙造林,将面临县城被沙漠吞噬的困境,植树造林成为全县攸关存亡的大事。
2012年,麦盖提县启动塔克拉玛干沙漠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从此,每年春秋两季,全县30万名干部群众齐上阵,在茫茫沙海里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白天迎风沙、顶烈日,晚上就地夜宿沙海,一干就是1个多月。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再造一片生态绿洲,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
9年来,茫茫沙海变了样,绿色长城已经筑起,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累计种植新疆青杨、文冠果、胡杨、红柳、梭梭等生态和经济林木41万亩2.2亿株,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参与生态林管护,实现了稳定就业。发展林下经济,沙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
麦盖提人植树造林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今年,麦盖提县计划再造林11万亩,另一个50万亩造林规划将在2022年启动。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全体干部和护林员集中在该县生态林建设展示馆,追忆往昔,共勉今日,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战天斗地’是我们治沙人的精神,‘迎风沙、战寒暑,天当被、地作床’是我们治沙人的真实写照,我们要继续在这亘古沙漠上植树播绿。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表示,要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地推进植树播绿,为全县群众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