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用好红色资源 深化党史教育 推动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调研组

2021年06月22日 09:12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游客在裕民县小白杨哨所参观(5月2日摄)。 杨化光 摄

6月20日,小学生在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 王梓林 摄

乌鲁木齐市市民在新疆大学校史馆聆听俞秀松烈士事迹(3月1日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谢龙 摄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检察院党员干部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4月20日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韩亮 摄

6月17日,阿拉尔市金银川路街道南公园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唐亚维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红色资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留下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包含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蕴含着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教材。我们要充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推动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让红色旅游成为学习领悟党史、不忘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调研组,围绕推动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思考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发展红色旅游具有独特优势

  (一)红色资源比较丰富。新疆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新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新疆解放和开发建设,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形成的不朽史诗、革命精神,留下的遗址遗迹、建设成就,以及建成的纪念地(场馆)、标志物等。类型丰富,主要有纪念场馆、纪念碑、遗址遗迹、烈士陵园、博物馆、建设和发展成就标志物、戍边哨所、红色收藏馆等。数量较多,全疆共有红色旅游资源225处,其中红色景区33处(含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名录景区12处)。隶属地方红色旅游资源142处,其中红色景区26处(5A级1处、4A级5处);隶属兵团红色旅游资源83处,其中红色景区7处,均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组合性好,新疆幅员辽阔、地形多样,自然景观神奇美丽,历史古迹遗存丰厚,民族风情浓郁多彩,红色旅游资源可与这些旅游资源有机组合,实现红、绿、古、俗、食相结合、融合发展,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竞争力。

  (二)红色文化特色鲜明。新疆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独特红色历史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遗址,在抗战艰苦年代,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不畏牺牲,体现了英烈的不朽功勋和崇高精神,遗留了一批反映革命文化的红色资源。代表性的有乌鲁木齐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毛泽民烈士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等。边疆人民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主要有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毛主席给帕哈太克里乡农民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吐鲁木后人的回信,达西村人民先后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生产生活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等,体现了边疆人民爱党爱国、党和国家关爱边疆人民的深厚情感。传递革命真理的重要通道,新疆特别是伊犁、塔城等地是马克思主义从苏联传入我国的重要传播通道,是接待来往于延安和苏联的共产党员、国际友人和抗日战争时期国际援华抗日物资运输大通道,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重要贡献。为国奉献的重大工程,建国初期,国家在新疆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其中,作出了特殊贡献,成为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有力体现。代表性的有研发“两弹一星”的马兰基地,为偿还外债、助推“两弹一星”成功发射作出特殊贡献的可可托海“地质圣坑”三号矿脉,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历久弥新的兵团精神,兵团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60多年来,兵团儿女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凝结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成为推动新疆红色旅游发展的独有名片。代表性的有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等。守土戍边的爱国情怀,新疆与8国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700多千米。各族军民忠于党、忠于祖国、守边卫国,弘扬担当奉献、守土戍边的爱国情怀,为祖国边境的安全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性的有红其拉甫边防哨卡和国门、小白杨哨所、“西北边境第一连”等。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全疆各族群众在长期融合发展中,共同书写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精神财富。代表性的有青河县阿尼帕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等。战天斗地的人间奇迹,新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展现了不畏艰难、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精神。代表性的建设成就有举世闻名的新藏公路、独库公路、中巴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柯柯牙绿化工程、喀什老城区改造工程等。

  (三)政策红利叠加。从国家看,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红色旅游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出台了《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三期)》《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等文件,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从新疆看,随着旅游兴疆战略的大力实施,新疆也出台了《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政策,大力支持红色旅游发展。对口援疆政策综合效益不断提升,19个援疆省市大力开展旅游援疆,为红色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已连续4年5个月无暴恐案件,稳定红利、防疫红利持续释放,为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二、近年来新疆红色旅游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规划政策逐步完善。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红色旅游摆在重要位置,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和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机遇,强化措施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大力支持,推动我区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把红色旅游作为“十四五”规划建议、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编制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导和政策保障。阿勒泰将红色旅游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千里画廊开发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深度开发忠诚、爱国、戍边红色游。阿克苏精心编制柯柯牙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项目发展专项规划,持续放大荒漠化治理成效,努力打造红色旅游新高地。

  (二)保护挖掘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国家历史记忆工程和红色记忆工程,实施了长城烽燧、坎儿井等文物保护工程100余项,开展重点文物遗址交河故城、北庭故城等展示利用工程30余项。塔城保护开发“巴克图口岸红色历史纪念馆”“小白杨陈列馆”等红色遗址遗迹和场馆。阿勒泰保护开发以三号矿脉为代表的可可托海红色旅游景区,有效保护利用地质陈列馆、地下水电站等红色历史资源,可可托海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和田围绕“库尔班·吐鲁木”“王蔚精神”等旅游名片,打造了一批红色纪念(藏)馆等。五家渠编辑出版《六师前身部队走出的将军》《亲历军垦》等书籍,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有效文化支撑。

  (三)品牌打造不断加强。依托国家、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打造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等12家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等12家自治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了乌鲁木齐、昌吉、伊犁、塔城—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石河子、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等10条新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出多条建党百年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专列,“坐上火车追寻红色足迹”的出游方式备受游客青睐。克拉玛依一号井、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第十师185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红色旅游典型案例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

  (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国家、地方和民营企业累计投资15.94亿元用于发展红色旅游。国家将全区8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纳入支持范围,投资3800余万元对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林则徐纪念馆、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等建设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伊犁投资打造了昭苏灯塔知青馆、乔尔玛烈士陵园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乌鲁木齐建设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新馆,对毛泽民烈士办公室及宿舍旧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进行改造提升。克拉玛依实施黑油山景区游览设施等项目建设。巴州和硕县完善马兰红山军博园核心景区及周边功能区基础设施,建成大美南疆第一站酒店和自驾营地。

  (五)宣传营销积极推进。近年来,随着“新疆是个好地方”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红色旅游公众参与度大幅提升。新疆各级博物馆、文物遗址点年接待观众2000余万人次,成为传承文明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撰了《自治区红色旅游指南》,为来疆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旅游知识和资讯。全区举办红色旅游讲解员和志愿者大赛,我区三名讲解员入选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地陆续开展“70家旅行社70万游客共传红色火种”等近百项红色旅游活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依托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毛泽民烈士故居等属地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伊犁州通过新媒体合作等方式,打响“塞外江南·魅力伊犁”品牌形象。石河子设计“艾兵、艾团”军垦娃娃为兵团旅游形象LOGO,设计开发文旅产品,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宣介兵团历史。

  (六)综合效益日益凸显。发挥政治功能,通过深挖红色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作用,使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发挥经济功能,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2016—2020年,全疆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42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374.81亿元。发挥社会功能,近年来,全疆开展各类红色旅游培训3.28万人,推动直接就业2.45万人、间接就业6.77万人。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中的生态林区先后建成农家乐百余家,带动周边数千人就业、38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特别是今年“五一”假期,全疆各大红色景点“热”了起来、人气高涨,各族干部群众纷纷走进红色景点重温革命历史、领略红色文化魅力、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过了一个别样的假日。

  同时,也要看到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红色旅游发展与实施旅游兴疆战略还不相适应,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规划引领不够,红色资源保护挖掘和品牌打造不充分,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设施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兵地融合发展不深,专业人才极为短缺,疫情对行业冲击较大。对此,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推动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加强统筹领导。坚持规划引领,把推动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单独纳入“十四五”规划,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及时修订完善《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实施《新疆红色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红色旅游与常规旅游、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物与环境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建设。建立健全机制,坚持兵地一盘棋,推动建立地方、兵团、军队、企业多方联动、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红色旅游发展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组织,宣传部门牵头,文化和旅游、党史和文献研究、退役军人事务、口岸、交通、发改、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保护挖掘。加强保护利用,健全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体系,推进“国家红色记忆工程”,加大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力度,开展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人民的革命活动以及新疆屯垦、戍边等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资源普查工作,建立档案名录;修缮维护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遗址遗迹,保护修复实物类可移动革命文物,适时抢救保护口述革命资料;遴选推介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建设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基地,支持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哈密市伊吾县、伊犁州伊宁市、兵团石河子市等建设革命文物类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面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展示水平,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深挖红色内涵,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继续实施展陈内容和解说词研究审查制度,增强展陈说明和讲解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革命文物、烈士纪念设施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深入挖掘兵团精神、马兰精神、老兵精神、戍边卫国精神、柯柯牙精神、胡杨精神等,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发挥革命文物资源及烈士纪念设施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的独特作用。强化科技赋能,指导各地利用档案、图片、实物、影像、微缩景观,特别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VR、AR等技术让游客跨时空、多角度、多维度了解革命文物资源,让革命文物资源“动起来”,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打造特色精品,充分借鉴江西、湖南等红色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坚持精准定位、高标准开发,打造新疆红色旅游特色品牌。加快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修订完善全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储备名录,积极争取多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将我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烈士陵园纳入国家《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以国家项目资金推动我区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地图,特别要在继续打造已有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第十师185团—吉木乃口岸—塔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红其拉甫边境红色旅游带、天山北坡屯垦红色旅游带和可可托海矿山公园、温宿县柯柯牙、乔尔玛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点,加大资源整合、形象塑造、旅游项目策划与建设,提升新疆红色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三)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体系,围绕“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加快完善我区红色旅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合交通建设规划,重点推进经典景区之间、经典景区与主要交通干线的连接公路建设以及民航机场建设,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列车、红色旅游大巴以及民航支线航班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通达性、便捷性。优化服务设施,科学规划、抓紧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基础上,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在吃、住、行、游、购、娱、厕、学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旅游设施建设要体现应有功能,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维护原有历史氛围,保持红色旅游底色,防止贪大求洋。加强管理服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红色景区发展,加强预约管理,强化科技支撑,推行“无感通行”“绿色通行”,打造“一部手机游新疆”,用好“一中心、两平台”智慧旅游体系,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数字科技提高旅游治理现代化和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游客舒适度、满意度。

  (四)推进改革创新。优化供给结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构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特种旅游”等融合业态,推动红色旅游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延伸,推出一批红色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地域特色、深受游客喜爱的优质红色旅游产品,培育一批以红色旅游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完善红色旅游产业体系。重点开发角色模拟、情景再现、生活体验等红色旅游体验项目,提高红色旅游的参与度和吸引力。支持引导可可托海矿山公园、霍尔果斯国门、乔尔玛烈士陵园、石河子军垦第一连、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和硕县马兰红山军博园、叶城县烈士陵园、奇台县烈士陵园、和田县康西瓦烈士陵园、独库公路博物馆、温宿县柯柯牙纪念馆、尉犁县达西村、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昭苏县灯塔牧场知青点、于田进藏先遣连纪念碑、裕民县巴什拜展览馆等有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商品开发,组织、引导旅游商品生产厂家结合红色历史、风土人情和优势资源,推出一批红色文化内涵深厚、附加值高、工艺精致、携带方便、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商品。推进文旅惠民,鼓励当地农牧民“加盟”红色旅游发展,通过“景区(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引导其以资金、土地、房屋、林权等方式入股红色旅游,参与红色旅游经营、在红色景区就业、增收致富,共享红色旅游发展成果。

  (五)加强宣传推介。强化营销统筹,树立“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整体文旅融合品牌形象,研究制定新疆红色旅游品牌宣传和营销整体方案,统筹整合各地旅游宣传资源和经费,充分发挥中央驻疆媒体和自治区主流媒体作用,用好现代媒体、智慧旅游、游客宣传、主题活动等宣传平台,不断提高新疆红色旅游知名度。突出精准营销,针对我国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40岁以下的客源群体比例超过50%),对各年龄段群体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推动“区内区外、网上网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赴内地主要客源市场和援疆省市,针对旅行社等群体开展宣传营销。丰富宣传手段,强化研学带动,把红色旅游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班和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帮助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斗热情。精心策划红色主题旅游活动,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历史名人及其子女来疆参加红色旅游,利用优秀文艺作品彰显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增强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六)强化保障措施。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梳理、落实好国家层面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对发展红色旅游的优惠政策,自治区层面加紧研究制定推动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相关优惠政策方面加大对发展红色旅游的支持力度,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专项资金”等支持,自治区财政要加大投入,协调对口援疆省市加大对新疆红色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支持红色旅游龙头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设立各类红色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带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红色旅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探索适合红色旅游发展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建强人才队伍,建强红色旅游干部队伍,加强红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一批急需短缺的高素质复合型红色旅游人才,为推动新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营造良好氛围,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新疆丰富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宣传新疆发展红色旅游的措施成效等,广泛开展群众性红色文化活动,营造重视红色旅游、支持红色旅游、参与红色旅游的社会氛围。

  (调研组成员:都红岩、王永平、丁宁、张淼、杨光权)

[责任编辑: 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