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 党在新疆100年·故事汇⑲】那些铁窗里的娃娃

2021年06月24日 09:1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1946年7月11日,饱受铁窗苦难的娃娃们回到延安。 李鸿 绘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高娃

  “麻雀、麻雀,吱吱叫叫,飞来飞去,飞到我们监牢。飞过高墙,飞过树梢,再飞到我爸爸住的监牢……好爸爸,好大叔,亲一亲,抱一抱,大家一起回延安,真正好。”2013年9月27日,一首儿歌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响起,一群年逾古稀的老人热泪盈眶同声合唱。

  这些老人中有陈潭秋烈士之子陈楚三、林基路烈士子女林海洪、林枚,他们应邀来参加在新疆举行的纪念陈潭秋等烈士牺牲70周年活动。这首《小麻雀》承载着他们70年前在新疆监狱中的苦难记忆。

  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盛世才将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及其家属软禁、关押了起来,其中包括25个孩子。这些孩子中,有13个是在被软禁、关押期间出生的。妈妈和难友们给孩子起了别具意义的名字:林基路与陈茵素的女儿叫“阿霉”,吃霉馍长大的孩子;吉合的女儿叫“新狱”,在新疆监狱出生;陈潭秋与王韵雪的儿子叫“楚三”,取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典故……孩子们的名字体现了大家的革命斗志和复仇决心。

  有一次敌人挨着房间搜查马列主义书籍。在不远处玩耍的吉新军看见狱警来了,赶快跑去报信。杨之华听闻,赶紧把两本书塞在吉新狱躺着的尿垫下。狱警翻箱倒柜也没发现什么。被藏起来的那两本书是俄文版的列宁著作,宝贵的学习材料就这样在孩子们的保护下躲过了敌人的一次次搜查。

  在狱中,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参加绝食斗争。狱方很是惊奇,没想到这些他们眼中的“小共党”“小八路”也这样硬,最终被迫答应了办少儿识字文化班、改善生活待遇等条件。在牢里,孩子们学写字也学儿歌。朱旦华、刘勉等轮流给孩子们教课,“延安”两个大字写在纸板上,宝塔山、延河水的故事回响在耳边,让孩子们产生了无限向往。儿歌成了孩子们学文化的重要一课,也是和敌人战斗的武器。在被软禁、关押的4年间,《小麻雀》《问问鸡》等不少儿歌被创作出来,这些儿歌是孩子们狱中童年的写照,数十年后他们还能清楚地唱出来。

  1946年7月11日,在党中央的营救下,饱受铁窗苦难的娃娃们跟随大人回到了向往已久的延安。毛主席专程去看望他们,当听到毛主席说“小鬼们,你们也辛苦了”时,孩子们脸上笑开了花。

  (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办)

[责任编辑: 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