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印记㉙】屹立风中的国门口岸

2021年06月26日 09:3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阿拉山口铁路口岸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3月25日无人机拍摄)。 李强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杨舒涵

  盛夏6月,走进阿拉山口市,市区绿树成荫,车辆川流不息;阿拉山口综保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一列列中欧班列满载货物,驰骋在亚欧大陆上……

  而在过去,这片土地令人印象最深的只有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

  如今,随着我国向西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加快,数十年间,曾经的戈壁荒漠,变身为对外开放高地。屹立风中的阿拉山口口岸,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一张响亮名片。

  “黑风口”建起国家一类口岸

  在阿拉山口市气象局博物馆,陈列着当年的气象观测设备和工作照片。“为了记录人工观测数据,工作人员在大风中出门必须互相挽着胳膊,或在腰间系一根粗绳,就怕被风吹跑。”阿拉山口气象台台长张金柱说,狂风一来便沙尘滚滚、昏天暗地,风过之处只剩下茫茫戈壁、光秃秃的群山和荒凉干涸的河道,所以人们都称阿拉山口为“黑风口”。

  “气象站是建在这里的第一家单位。”张金柱告诉记者,1956年7月1日,两名气象人在风沙中建起了阿拉山口气象站,阿拉山口市气象局博物馆留存着建站初期人们与风沙作斗争的图文资料。“当时,气象人的工作生活条件很艰苦,住地窝子、点柴油灯、喝苦碱水,建站材料和仪器全靠马车运输。”张金柱感慨地说。

  同样,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阿拉山口建一座火车站,更是要克服千难万险。

  记者一走进阿拉山口站站史馆,就被一张巨幅照片吸引。照片以白雪皑皑的阿拉套山为背景,站点密布、交错纵横的铁路网跃然眼前。1990年9月12日,我国兰新铁路西段与苏联土西铁路在中苏边境的新疆阿拉山口站和苏联德鲁日巴站之间接轨,举世瞩目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宣告全线贯通。

  “阿拉山口站于1989年10月24日动工,1992年10月14日竣工。车站等级为一等站,站型为二级三场混合式,拥有2个准轨场和1个宽轨场……”年轻的解说员陈乾告诉记者,每次讲解,他内心就对前赴后继奋斗在艰苦一线的前辈们充满敬意。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见证着历史的变迁。1990年9月1日,全长476公里的乌鲁木齐西站至阿拉山口站的兰新铁路西段全线通车;1991年7月21日,阿拉山口站与德鲁日巴站完成首批货车交接作业;1992年6月20日,阿拉山口站开行首趟国际旅客列车;1992年12月1日,东方1080首列国际集装箱专列从连云港发出,标志着新亚欧大陆桥正式开通运营……

  从车站建成,到开通客运,再到运营过货,如今的阿拉山口站年换装能力超过2000万吨,拥有亚洲最大的室内换装库,这背后既折射出阿拉山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提速,又凝结着无数建设者持之以恒的艰辛付出。

  在戈壁荒滩干出一番事业

  在阿拉山口中心城市展馆,一批批游客正在参观,他们时而举起手机拍照、时而轻声询问。

  “照片是历史最好的见证,那个时代的普通人都是平凡英雄。”站在阿拉山口海关初建时的老照片前,来自内蒙古的游客冀桂花感慨万分。

  1991年,阿拉山口口岸国际联运铁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海关、商检、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等口岸联检单位陆续组建工作组,为进驻口岸做准备。当年7月,铁路口岸临时运营通车前夕,刚刚踏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彭国刚等23名年轻人,作为各联检单位的“先锋”,背着行李来到了阿拉山口。

  “那时候办公室就是宿舍,白天办公,晚上就支起架子床睡觉,没有广播电视信号,看到的最新报纸都是一个星期以前的。”阿拉山口海关工作人员彭国刚回忆道。

  指着墙上一张几个人埋头工作的照片,彭国刚介绍,阿拉山口口岸开放初期,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印机,他们只能手写各类申报单。因为车辆配备不足,联检单位执法人员查验货物通常需要步行至查验场,遇上大风天气,都是挽着胳膊一起走,一步三退,10分钟的路程要走半个小时。没有检测仪器,不管酷暑还是寒冬,都需要爬上每节车厢进行人工检疫查验,手工操作审核一票票单证。

  “那时候,所有初到阿拉山口的人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大家都铆足了劲儿,要在戈壁荒滩上干出一番事业。”彭国刚的讲述,鼓舞着在馆内参观的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傅旭纯。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傅旭纯常听老一辈们讲艰苦奋斗的故事。“面对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第一代阿拉山口人凭借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守护、建设国门口岸,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努力奋斗,让阿拉山口的明天更美好。”傅旭纯说。

  名副其实的“黄金口岸”

  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口岸;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2012年,阿拉山口正式揭牌成立县级市;2020年,阿拉山口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同年跨境电商业务仅用1年时间就突破5000万票,增速全国第一……

  阿拉山口中心城市展馆内,清晰地记载着这座城市成长的脉络。展馆建筑面积3351平方米,分A、B两个展示空间,着力展现阿拉山口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独特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蓝图。

  阿拉山口海关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阿拉山口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103.9万吨,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达2720列,同比增长43.5%。

  经过数十年建设发展,阿拉山口口岸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过货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口岸之一,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通道和集散地。阿拉山口这条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正不断发挥辐射效应,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

[责任编辑: 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