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珍宝】一幅珍贵题词见证油城创业史

2021年07月07日 09:2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展览馆)提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

  “为钻井两万口生产石油两千万吨而奋斗 朱德 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二日”。这幅写在一张横34厘米、纵61厘米宣纸上的题词,是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同志视察新疆时,在克拉玛依所题。如今,这件珍贵的文物由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展览馆)收藏。

  该院(馆)工作人员王慧君告诉记者,1981年4月,原克拉玛依矿史陈列馆筹建时,从新疆石油报社(现克拉玛依日报社)征集到这件文物。

  时间回到1955年10月29日。那天,黑油山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气流,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宣告诞生!克拉玛依油田也被称为“共和国石油长子”。

  担任克拉玛依一号井钻探任务的1219青年钻井队36名各族青年,喊着“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口号,在戈壁风沙肆虐、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的环境中作业。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制伏强烈井喷,成功实现一号井的完钻……

  1958年3月,树起钻井全国标杆的张云清钻井队,实现钻井进尺“月上千(米)”。到8月底,连续4个月完成“月上千(米)”的进尺目标。

  当年8月,新中国第一支“三八”女子钻井队在克拉玛依油田成立,她们与其他钻井队队员比肩共进,开展劳动竞赛。1959年,这支“三八”女子钻井队代表登上了人民大会堂颁奖台。

  1958年金秋时节,朱德同志来克拉玛依视察时,一座新型石油城已见雏形。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粉刷一新,宽阔的街道两旁已长起葱绿的株株小杨树。黑油山的小山岗上,遍地都是黑亮的油泥。

  那时的全疆石油工业远景规划模型,现在已成为现实:探区内钻塔、井架林立,万口井在喷油;运输线蛛网般交织着;多家炼油厂分布在天山南北……

  如今,在广袤辽阔的准噶尔盆地上,输油管工程以克拉玛依为中心向外辐射,宛如一张巨网向四面八方铺开,穿过一座座沙丘,跨过一条条沟壑,伸向远方。新疆石油人用鲜血、智慧、汗水转战天山南北、鏖战沙漠戈壁“找油找气”,书写了产业报国的光辉篇章。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