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援疆工作巡礼①】天山潮涌 奋楫逐梦

2021年07月17日 09:4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7月15日,员工在温宿县托乎拉乡金华新村特色种植基地采摘黑木耳。该基地是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实施的科技援疆“万亩亿元”增收项目之一。 □颜寿林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杨

  “新疆的美令人沉醉,希望更多人来到这里,感受新疆的繁荣稳定和新疆人的淳朴热情。”乘坐“皖和号”旅游援疆航班来到新疆,刚刚结束11天美好旅程的安徽游客黄浩说。

  几年前,黄浩曾乘坐“皖和号”旅游援疆专列来过新疆,今年,“皖和号”升级,再来新疆,他感慨“这里变得不一样了”。

  这是熟悉的新疆,青山依旧,大地丰饶;这是前所未见的新疆,太多变化令人惊叹——

  得益于援疆省市的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崛起数字经济产业园,维吾尔族老乡的营生第一次与AI、大数据联结在一起;从巴音布鲁克到帕米尔高原,一个个以“河北”“山东”“深圳”等冠名的小区、产业园成为各族群众享安居、奔富路的幸福之源;偏远农牧区的孩子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黄冈、海淀名师就在身边;“张杂谷”、黏豆包的香味与油香、馓子交融在一起,援疆干部就是自家人……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特别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祖国西北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援疆潮涌,奔流激荡。对口援疆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广度,深刻改变着“三山两盆”的样貌,为奋力奔跑的新疆加力赋能。

  全面援疆 倾力同心筑梦

  由于地处极干旱地带、取水困难,鄯善县连木沁镇等几个乡镇的15万人,千百年来望着雪山没好水喝。

  如今,鄯善县山南三乡一镇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二塘沟水厂)已初步完工。天山融雪水由管道输送至这里,经过预沉池、絮凝沉淀池滤净杂质,清洌的自来水汩汩而出,日供居民生活用水可达3万立方米。

  不止是一座水厂。

  湖南省还创新打造出援疆特色品牌——“红石榴”。“红”代表来自红色故里湖南,“石榴”象征各民族大团结。今年是“红石榴”品牌建设年,湖南省积极开展产业援疆、“组团式”医疗教育援疆、乡村振兴建设,以及人才、企业、项目、消费、交往“5个100工程”,“红石榴”花开火洲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对新疆各族人民始终充满关怀厚爱,提出集全党之智、举全国之力谋划和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天山南北气象一新。

  2019年7月,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为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标注新刻度。

  2020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完善党中央统一领导、中央部门支持指导、各省市支援配合、新疆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

  全面援疆,意味着举国之力,共圆祖国梦想——

  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19个援疆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2019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实施援疆项目3000余个,涉及援疆资金300余亿元(不含兵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彰显。

  全面援疆,意味着高位推动,倾情无私相助——

  “新疆需要支持什么就全力支持什么,需要配合什么就全力配合什么”“像当年革命老区支援红军一样支援新疆建设”……各部委、各省区市党政代表团频繁来访,深化交流对接。“不遗余力”成为不少领导口中的高频词。

  全面援疆,意味着立体帮扶,提升综合效益——

  对口支援,不是扶持一口井,而是涌动万眼泉。从硬件到软件、从“输血”到“造血”、从“引智”到“育人”,对口援疆带来的不仅有城乡巨变,还有观念转变;不仅有民生温度,更有发展后劲。

  精准援疆 凸显综合效益

  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各方援疆力量始终把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对口援疆的根本目标,在“新疆所需,援疆所能”处找结合点。从“有啥给啥”到“缺啥补啥”,对口援疆聚焦更加精准,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吉林与新疆一东一西,同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今年3月,两省区签署共同创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段“冰雪奇缘”不仅带动阿勒泰地区形成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冰雪产业链,更为两地携手打造中国冰雪产业创新发展高地、世界冰雪产业第三极奠定基础。

  天津市在和田启动建设南疆国际陆港,化经济瓶颈为发展优势;深圳市引进北斗、古城创客空间等孵化机构,让创业创新成为喀什发展新引擎;江西省打造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江西产业园,“飞地经济”乘势起飞。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口援疆让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以前住土房子,每逢下雨,大盆小盆满屋摆,一到冬天,刺骨的寒风从墙缝钻进来。现在住进新房子,心里温暖又亮堂。”兵团第六师五十团13连的依米尔尼沙·艾买提老人说。

  13连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群众生活条件艰苦。2019年以来,山西省投入援疆资金1822万元,推动当地建设抗震安居房732套,惠及各族群众近3000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对口援疆坚持民生优先,一大批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齐拉尼村,6岁的伊力尔·木萨在自家枣园中奔跑,一群“林下鸡”是他的新朋友。在山东援疆干部的带动下,伊力尔的爸爸木萨·玉素普在自家的15亩枣园中搞起林下养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援疆干部还引进食用菌、中草药、高产马铃薯等,发展特色种植业,齐拉尼村脱贫后迎来新奔头。

  浙江省在阿克苏地区引入红枣“保险+期货”项目、“防贫保”产品等,推动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江西省开展“双百双帮”工程,借力江西百县和百企力量,帮助阿克陶县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援疆力量尽锐出战,如今,又向着乡村振兴昂扬进发。

  长期援疆 绘就美好未来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唯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唯有援疆力量同新疆干部群众并肩同袍,接续奋斗,方能绘就新疆的美好未来。

  长期援疆,干部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19个援疆省市择优选派第九、十批干部人才进疆服务,推动援疆力量和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

  天津市17家医院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签订11个科室“以院包科”协议,制定中长期帮扶规划,着力打造区域性诊疗中心;浙江省坚持“大组团、大医疗、大帮带和远程教学、远程医疗”思路,构建“浙阿跨省医联体”;上海、江苏等省推进“银龄援疆”“银发援疆”,采取灵活方式引进和培训短缺人才。

  传播新理念、传授新技术、真心“传帮带”……更加注重智力支援,更加注重踏石留印,对口援疆实现“水流走了,石头还在”。

  长期援疆,要用文化润心,以文明之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海市协调推动东方卫视大型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来到喀什;辽宁省组织受援地各界人士2800余人赴辽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实施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在文化交流中,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长期援疆,让心手相牵。跨越万水千山,最近的是心的距离。

  湖南省助推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等6个特色村与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等结成民族团结共建村,各族群众在毛主席家乡有了亲人;北京市打造京和母亲交流团、“热爱祖国,走进北京”夏令营等民族团结品牌活动……在祖国的怀抱中,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各地同胞的心越贴越紧。

  使命在召唤,梦想在延伸。对口援疆是造福新疆2500万各族群众的伟大事业。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主体意识,与兄弟省市一道,奋进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 赵静 ]